[1] 张志扬,陈信波.亚麻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5): 17.
[2] 关凤芝,李江,吴广文.浅谈中国纤维亚麻的现状和建议[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增):95-98.
[3] 吴广文.中国纤维亚麻行业发展综述[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2): 64-66.
[4] 吕江南,贺德意,王朝云,等.全国麻类生产调查报告[J].中国麻业, 2004,26(2):95-102.
[5] 王玉富.中国亚麻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中国麻业,2005, 27(2):60-65.
[6] 粟建光,揭雨成,龚友才,等.亚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J].中国麻业,2004,26(2):56-59.
[7] 王玉富,邱财生,龙松华,等.中国纤维亚麻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及建议[J].中国麻业科学,2013,35(4):214-218.
[8] 石仓吉.亚麻品种耐旱性评价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 (5):1-5.
[9] 邢鹏,杨玉玲,刘广辉,等.水分胁迫下亚麻种子萌发的生理响应[J].石河子大学报:自然报,2011,29(1):79-82.
[10] 吴文荣,朱月梅,吴桂丽,等.不同亚麻品种萌发期抗旱性比较研究[J].种子,2012,31(11):23-25,30.
[11] 王艳芳,谢双喜.水分胁迫对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萌发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361-363.
[12] 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428- 2434.
[13] 侯福林.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 2311-2314.
[14] 张志良,翟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9-41.
[15] 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22-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