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芳菊,等.气候波动对黔东南州林业病虫害影响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10,38(2):8-11.
[2] 王希平,赵慧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 张玉书,等.松毛虫发生期与气象条件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04, 25(3):26-27.
[4] 王学锋,等.思茅林区松毛虫害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云南林业科技,2003,104(3):77-82.
[5] 刘秀国,等.利用距平符号法预测落叶松毛虫发生[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3):37-40.
[6] 陈顺立,等.神经网络在松墨天牛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1):6-9.
[7] 胡小平,等.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的 BP神经网络预测[J].西北农业学报,2000,9(3):28-31.
[8] 朱建华,陈顺立,张再福.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9] 朱寿燕,陈绘画,崔相富.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马尾松毛虫的有虫面积[J].中国农业气象,2004,25(1):51-53.
[10] 张德丰.MATLAB神经网络编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1] 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