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倩,杨柳青青.西洞庭湖区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以湖南省安乡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07-7109.
[2] 刘扬,贾树海,那波.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12(21):376-381.
[3] 李相玺,尹忠东,何长高.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综述[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5):33-36.
[4] 张裕凤,闫玮.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生产能力测算及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版,2010,39(3):263-268.
[5] 谢俊奇,蔡玉梅,郑振源,等.基于改进的农业生态区法的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4):31-37.
[6] 熊平生,谢金宁,谢世友.重庆地区耕地生产潜力及承载力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584-587.
[7] 新郑市统计局.新郑市统计年鉴(2010)[M].新郑:河南省新闻出版局,2010.
[8] 王秋兵.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95-200.
[9] 崔方让,李新平,魏迎春,等.新疆和田开发区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与土壤修正系数的确定[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125-128.
[10] 侯西勇,孙希华.土地资源生产力评价及粮食生产潜力估算——以长清县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1(2):60-65.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EB/OL].Http://xiazai.dichan.com/show-613053.html,2003-04-08
[12] 吴次芳.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88-190.
[13] 李忠武,叶芳毅.南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地生产潜力研究——以桃源农业生态实验站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37(6):82-92.
[14] 李新平,黄玉霞.宁夏平罗县几种典型土壤修正系数的确定[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5):124-128.
[15]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绿洲土地生产潜力综合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52-56.
[16] 刘征,尤丽敏.河北省山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35(1):103-108.
[17] 文倩,彭昕.醴陵市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5):152-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