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CC.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2007.
[2] 施能,陈家其,屠其璞.中国近 100年来 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学报,1995,53(4):431-439.
[3] 史军,丁一汇,崔林丽.华东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2009,33(2):347-358.
[4] 程炳岩,丁裕国,何卷雄.全球变暖对区域极端气温出现概率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4):429-435.
[5] 吴昊旻,陈惠芬,何凯玲.丽水市1953-2010年气温变化对季节长度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2,35(3):76-80.
[6] 丁一汇,张锦,徐影,等.气候系统的演变及其预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14-124.
[7] 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地理学报,2003,58(增刊):1-10.
[8] 任福民,翟盘茂.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J].大气科学,1998,22(2):217-227.
[9] 卢冬梅,刘文英.夏秋季高温干旱对江西省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1):46-48.
[10] 金志凤,杨太明,李仁忠.浙江省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4):628-631.
[11] 唐亚平,张凯,李忠娴,等.1964-2008年辽宁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2):50-55.
[12] 曹士民,江和文,杨文艳,等.1961-2000年辽宁夏季高温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23(5):32-37.
[13] 史军,丁一汇,崔林丽.华东地区夏季高温期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地理学报,2008,63(3):237-246.
[14] 雷杨娜,龚道溢,张自银,等.中国夏季高温日数时空变化及其环流背景[J].地理研究,2009,28(3):653-662.
[15] 史军,崔林丽,周伟东.华东高温期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9,25(6):753-759.
[16]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编.气象标准汇编2005-2006[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33-52.
[17] 吴昊旻,杨羡敏,姜燕敏.1953-2010年浙西南山区降水与旱涝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3):58-62.
[18] 吴昊旻,姜燕敏,茅军念.丽水汛期降水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J].暴雨灾害,2010,29(2):176-180.
[19] 姜燕敏,李松平,张勇,等.丽水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5):275-279.
[20] 吴昊旻,姜燕敏,强玉华.浙江丽水市降水特征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的探究[J].干旱气象,2012,30(1):34-38.
[21] 吴昊旻,廖必军,蔡寿强.浙江省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气象,2012,30(3):360-366.
[22] 吴昊旻,杨羡敏,姜燕敏.浙江省夏秋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演变规律[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3):326-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