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剑波,陈志东,高兴民.基于干旱区的大豆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制定[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82-83.
[2] 刘秀红,杜天庆,郝建平,等.土壤水分对大豆根冠生长及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74-76.
[3] 孙恒伟,宁海龙,李海旭,等.干旱胁迫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技,2010(5):7-10.
[4] 任海祥,童淑媛,杜维广,等.结荚鼓粒期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33(4):362-367.
[5] 吕美琴.秋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2000(1):16.
[6] 吴昊,何天祥,郑传刚.秋大豆生育规律与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3-7135.
[7] 赵敏,高会东.保水剂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2,27(6):15-18.
[8] 赵敏,高会东,崔彦宏.保水剂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6):125-126.
[9] 唐文,李慧,刘阔.西瓜生产应用保水剂抗旱节水试验[J].北京农业科学,2000,18(5):16-18.
[10] 黄占斌,夏舂良.农用保水剂作用原理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5,l2(5):104-106.
[11] 黄占斌,张国桢,李秧秧,等.保水剂特性测定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2,l8(1):22-26.
[12] 尤晶,李永胜,朱国鹏,等.保水剂农业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76-79.
[13] 陆海燕,刘元英,高凤文,等.保水剂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3):299-303.
[14] 提文祥.保水剂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大豆科技,2011,(4):44-46.
[15] 王志玉,刘作新,魏义长.高吸水树脂包衣对大豆光合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3):105-108.
[16] 郭陞垚,陈永水,陈剑洪,等.花生施用多功能保水剂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55-56.
[17] 凌永胜,李锦泉,叶丽娇,等.沟施保水剂对闽南丘陵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2):158-162.
[18] 刘晓冰,Stephen J Herbert,金剑,等.增加光照及其与改变源库互作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6,25(1):6-10.
[19] 张文,张树清,王学江.γ-聚谷氨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6):4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