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剑尖,王保前.我国系统耦合和系统耦合在生态学中的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05(5):57-61.
[2] 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J].草业学报,1994,3(3):1-8.
[3] 刘学录,任继周.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耦合的景观生态学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02(08):979-984.
[4] 陈星,周成虎.生态安全国内外文献综述[J].地理科学研究进展.2005(6):8-20.
[5] 肖笃宁,陈文波.论生态安全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
[6]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1-227.
[7] 刘洋,蒙吉军,朱利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30(24):6980-6989.
[8] 王军,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J].资源科学,1999(2):73-78.
[9] 黎晓亚,马克明,傅伯杰,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原则与方法[J].生态学报,2004,24(3):1056-1062.
[10] 齐伟,曲衍波,刘洪义,等.区域性景观格局指数筛选与土地利用分区[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1):33-37.
[11] 刘学录.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与系统耦合[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1:19-64.
[12]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5-110.
[13] 俞孔坚,李迪华,段铁武.敏感地段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计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J].中国园林,2001(1):11-16.
[14] 张凤华.干旱区绿洲、山地、荒漠系统耦合效应及其功能定位——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25(5):52-56.
[15] 任继周,候付江.山地-荒漠-绿洲的系统耦合是祁连山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措施[J].草业科学,2010,27(2):4-7.
[16] 林慧龙,肖金玉,候扶江.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耦合模式及耦合宏观经济价值分析—以肃南山地—张掖北山地区荒漠—临泽绿洲为例[J].生态学报,2004,24(5):966-971.
[17] 肖笃宁,解伏菊,魏建兵.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731-1736.
[18] 李咏红,香宝,袁兴中.区域尺度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成渝经济区为例[J].草地学报,2013,1(21):18-24.
[19] 王耕,王利,吴伟.区域生态安全概念及评价体系的再认识[J].生态学报,2007,27(4):1627-1637.
[20] 方淑波,肖笃宁,安树青.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兰州市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284-2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