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彭德纯.拟生造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4 [2] 旷建军, 彭珍宝, 范水平, 等. 55 个珍贵树种稳定凋萎含水量与耐旱力评价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9(6):51-56.
 [3] Ariche Bernatzky(陈自新,许慈安译).树木生态与养护[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科技司.林业标准汇编(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l991,107.
 [5] 王水献, 吴彬, 杨鹏年, 等. 焉耆盆地绿洲灌区生态安全下的地下水埋深合理界定[J]. Resources Science,  2011, 33(3):422~430.
 [6] 郭占荣, 刘花台. 西北内陆盆地天然植被的地下水生态埋深[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3):157-161.
 [7] 崔亚莉, 邵景力, 韩双平. 西北地区地下水的地质生态环境调节作用研究[J].地学前缘,2001,8(1):191-196.
 [8]胡雪竹. 木素降解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1): 6326-6328.
 [9]  张燕, 王全杰. 制革废弃皮胶原的资源化利用[J].西部皮革, 2010 (17): 29-33.
 [10] 寇林元, 王炳彦. “毒胶囊” 的危害与鉴别[J].健康向导, 2012, 18(3): 28-29.
 [11] 包亦望, 苏盛彪. 利用白色污染废料研制开发固沙胶结材料治理沙漠化[J]. 中国建材, 2001 (9): 55-57.
 [12] 何晶. 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粉末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D]. 西南科技大学, 2011.
 [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522-525.
 [14] 杜森, 高祥照. 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5] 土壤物理学基础及其研究法[M]. 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8.
 [16] 孟春红,  夏军. “土壤水库” 储水量的研究 [J][J]. 节水灌溉, 2004, 4: 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