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元林,赵光洲.抚仙湖保护与湖区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6(9):130-133.
[2] 夏文翔,李文朝.抚仙湖流域有机-常规种植菜地土壤磷素淋溶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3):21.
[3] 杨绍聪,费勇,段永华,等.氮素用量及施肥方法对菜豌豆根瘤量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96-200.
[4] 张艳军,饶敏,杨绍聪,等.菜豌豆田与小麦田不同层次土壤养分含量对比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2006(增刊):61-64.
[5] 玉宏.氮肥污染与防治[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3):174-175.
[6] 刘方,何腾兵,钱晓刚,等.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坡地磷素状况及环境影响分析[J].土壤与环境,2002,11(3):232-236.
[7] 汪华.不同氮素用量对高肥力稻田土壤-水稻-水体氮素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1):50-54.
[8] 王光火,张奇春,黄昌勇,等.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控制氮肥污染的新途径-SSNM[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1):67-70.
[9] 黄明蔚.稻麦轮作农田系统中氮素渗漏流失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629-636.
[10] 徐明岗,李菊梅,李冬初,等.控释氮肥对双季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5):1010-1015.
[11] 田玉华,贺发云,尹斌,等.太湖地区氮磷肥施用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7,44(5):893-900.
[12] 崔玉亭,程序,韩纯儒,等.苏南太湖流域水稻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研究[J].生态学报,2000,20(4):659-662.
[13] 崔玉亭,程序,韩纯儒,等.苏南太湖流域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淋洗量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5):51-54.
[1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5-76.
[15]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73-278.
[16] 施泽升,续勇波,雷宝坤,等.洱海北部地区水稻氮肥投入阈值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2):462-470.
[17] 李勇,曹红娣,储亚云,等.麦秆还田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J].土壤,2010,42(4):569-573.
[18] 晏娟,沈其荣,尹斌,等.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下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J].土壤,2009,41(3):372-376.
[19] 邹长明,秦道珠,陈福兴,等.水稻氮肥施用技术氮肥施用的适宜时期与用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6(6):467-470.
[20] 崔月峰,孙国才,王桂艳,等.不同施氮水平和前氮后移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68-69.
[21] 吕艳玲,杨绍聪,张艳军,等.施肥量对抚仙湖北岸水稻土氮磷钾垂直迁移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148-155.
[22] 鲁艳红,廖育林,汤海涛,等.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4):479-483.
[23] 冯祥,陈海飞,胡孝明,等.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1):7-16.
[24]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25] 易琼,张秀芝,何萍,等.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5):1069-1077.
[26] 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等.施氮量对高产早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8,34(8):1409-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