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顾润源. 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预报手册[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159-168. [2] 陶祖钰,黄伟,顾雷. 常规资料揭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环流结构[J]. 热带气象学报,1996,12(4):372-379. [3] 陶祖钰,王洪庆,王旭,等. 1995年中国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J]. 气象学报,1998,56(2):166-177. [4] 姚学祥,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137-159. [5] 姚秀萍,刘还珠,赵声蓉. 利用TBB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的分析和描述[J]. 高原气象,2005,24(2):143-151. [6] 陈晓红,胡雯,周扬帆,等.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连续性大暴雨TBB场分析[J]. 气象,2009,35(2):57-63. [7] 杜倩,覃丹宇,张鹏. 一次西南低涡造成华南暴雨过程的FY-2卫星观测分析[J]. 气象,2013,39(7):821-831. [8] 俞小鼎,王迎春,陈明轩,等. 新一代天气雷达与强对流天气[J]. 高原气象,2005,24(3):456-464. [9] 孟雪峰,孙永刚,宋桂英,等. 北方一次MCC暴雨天气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和分析[A]. 2006年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论文集[C],2006. [10] 段丽,卞素芬,俞小鼎,等. 用SA雷达产品对京西三次局地暴雨落区形成的精细分析[J]. 气象,2009,35(3):21-28. [11] 何群英,东高红,贾慧珍,等. 天津一次突发性局地大暴雨中尺度分析[J]. 气象,2009,35(7):16-22. [12] 孙靖,王健捷. 北京地区一次引发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发展特征及成因探讨[J]. 气象,2010,36(12):19-27. [13] 宋桂英,李孝泽,孙永刚,等.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带2012年“7?20”极端暴雨事件的特征及成因[J]. 冰川冻土,2013,35(4):883-891. [14] 钟水新,王东海,张人禾,等. 一次冷涡发展阶段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J]. 高原气象,2013,32(2):435-445. [15] 杨霞,李云,赵逸舟,等。新疆一次深秋局地短时大暴雨的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2014,33(1):162-170. [16] 梁军,张胜军,石小龙,等. 2010年8月8-10日辽东半岛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2012,31(5):1320-1331. [17] 廖移山,李俊,王晓芳,等. 2007年7月18日济南大暴雨的β中尺度分析[J].气象学报,2010,68(6):944-956. [18] 徐芬,王博妮,夏文梅,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分析与研究[J]. 高原气象,2004,33(2):548-556. [19] 俞小鼎.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的思路与方法[J]. 暴雨灾害,2013,32(3):202-209. [20] 周雪松,吴炜,孙兴池. 山东暴雨天气学预报指标的统计特征分析[J].气象,2014,40(6):744-753. [21] 王秀明,俞小鼎。周小刚.雷暴潜势预报中几个基本问题讨论[J].气象,2014,40(4):389-399. [22] 袁美英,李泽椿,张小玲.东北地区一次短时大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气象学报, 2010,68(1):12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