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晓冬.甘肃庆阳地区气候变化影响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1(4):512-515. [2] 杨晓玲,丁文魁,杨金虎,等.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1):6583-6586. [3] 史军,丁一汇,崔林丽.华东地区夏季高温期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 地理学报, 2008,63(3):237-246. [4] 史军,丁一汇,崔林丽.华东极端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 2009,33(2):347-358. [5] 黄嘉宏,李江南,李自安,王安宇,冯瑞权. 近45a广西降水和气温的气候特征[J].热带地理,2006,26(1):23-28. [6] 张尚印,王守荣,张永山,张德宽,宋艳玲.我国东部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预测[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6):750-760. [7] 丁一汇, 石广玉.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7. [8] 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19-31. [9] 杨玲珠,王沛涛,王艺璇,张素美,史伟,李敏.邯郸市24节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35(Z1):24-27. [10] 余功梅.华南地区近40年降水的气候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 1996,12(3):252-256. [11]巩崇水,曾淑玲,王嘉媛,等.近30年中国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3,32(5):1442-1449. [12] 杜 军,翁海卿,袁雷,马鹏飞,拉巴近40年西藏怒江河谷盆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2009,64(5):581-591. [13] 曲迎乐,高晓清,陈文,惠小英,周长春. 近50年来我国东、西部地面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比的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2008,27(3):524-529. [14] 车向军,周忠文,张谋草,杜军,韩世昌.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热量资源分布演变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221-226. [15] 葛永金,王军峰,方伟,叶荣华. 闽楠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气候特征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4):749-753,761 [16] 向军. 庆阳市气候资源分析[J].甘肃农业,2008,264(7):56-57. [17] 袁素芬,唐海萍. 全球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泾河流域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9):43-48. [18] 李因刚,柳新红,赵勋,徐梁,杨治国. 我国越南安息香的地理分布及其气候特征[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1,31(1):5-10. [19] 史玉光,孙照渤.新疆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J]. 中国沙漠,2008,28(3):519-525. [20] 熊光洁,王式功,尚可政,庄少伟,张志薇.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4):45-52. [21] 胡毅,朱克云,李跃春,张杰,李红梅. 成都平原中西部近40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2):223-231. [22] 何如,黄梅丽,李艳兰,黄雪松. 近50年来广西近岸及海岛的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2(2):12-15,I0004. [23] 洪文平. 江西贵溪市近50年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1):68-72. [24] 丁一汇,张锦,宋亚芳.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全球变暖的联系——纪念2002年世界气象日“减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J]..气象,2002,28(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