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邦富.林下经济植物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17-1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8-289. [3] 陈晔,孙晓生.黄精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3):328-330. [4] 李莺,赵兵,陈克克,等.黄精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1):9-13. [5] 李金花,周守标.黄精属植物资源利用和经济价值评估[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64-65 78. [6] 赵致,庞玉新,袁媛,等.药用作物黄精栽培研究进展及栽培的几个关键问题[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1):85-86. [7] 毕研文,宫俊华,杨永恒.泰山黄精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280-282. [8] 刘祥忠.多花黄精种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8(9):216-217 219. [9] 田启建,赵致,谷甫刚.黄精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4):772-776. [10] 邓颖连.黄精引种驯化栽培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2):57-59. [11] 杨子龙,王世清,左敏.黄精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1):51-52. [12] 李世,郭学鉴,苏淑欣,等.黄精野生变家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7):14-17 62-63. [13] 庞玉新,赵致,袁媛.贵州产黄精生产操作规程初步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3):16-19. [14] 田启建.贵州黄精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06. [15] 樊艳荣,陈双林,杨清平,等.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立竹密度效应[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30(2):199-205. [16] 樊艳荣,陈双林,杨清平,等. 陡坡地毛竹林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坡位效应[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2,20(6):555-560. [17] 樊艳荣,陈双林,杨清平,等.毛竹材用林林下植被群落结构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6):1471-1480. [18] 樊艳荣.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19] 章文前.不同郁闭度和坡位对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59-12960. [20] 罗荣忠.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林地喷灌技术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4,01:86-88. [21] 戴琴,王晓霞,黄勤春,等.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技术[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3):205-207. [22] 刘跃钧,蒋燕锋,葛永金,朱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5,04:43-45. [23] 李德胜.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648(10):93 101. [24] 郑林森.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2,01:155-157. [25] 曹明菊,郑晓燕,陈丽华.黄精多糖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04:52-55 51. [26] 黄赵刚,刘志荣,夏泉,张平,李绍平.不同产地黄精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3, 14 (9) :526-527. [27] 王晓丹,田芳,史桂云,郝吉福,李同德.不同产地黄精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 (9) :657-658. [28] 李遐方,费建红,王曙东.黄精根茎及须根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中成药,2002, 24(5):394-395. [29] 李莺,齐建红.不同黄精材料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29(4):2082 2084. [30] 张普照,王俊儒,龚月桦,张小燕,张跃进.多年生黄精不同龄节物质累积和多糖分布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2):384-387. [31] 张娅,项朋志,温敏.黄精仿野生抚育后其子代药材中多糖含量的测定及比较[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4, 31(7):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