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hu H, Wang Z, Ma C, Tian J, Fu F, Li C, Guo D, Roeder E, Liu K.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xysafflor yellow A: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J]. Planta Medica, 2003, 69 (5): 429-433 [2] 朱岩峰, 罗海明, 邓中龙, 符德玉, 姚望, 戴健. 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2, 10(3):318-323 [3] 赵瑞杰. 羟基红花黄色素 A 对脑组织硝基化及氧化作用的研究[DJ].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 2012 [4] 宗晓菲. 红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抗炎和抗氧化活性研究[D]. 长春: 长春师范大学, 2013 [5] 臧宝霞, 吴伟, 李蔚然, 李金荣, 李家实, 王玉芹. 硅胶吸附法制备红花总黄色素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2, 37(2):106-109 [6] 张宇. 羟基红花黄素A延缓IL-1β诱导软骨终板细胞退变的作用机制[D]. 安徽: 安徽理工大学, 2012 [7] 黄正良, 崔祝梅, 高其铭. 红花黄色素降压作用及机理的初步分析[J]. 中成药研究, 1986, (7) :27-29 [8] Takahashi Y, Miyassaka N, Tasaka S H. Constitution of two coloring matters in the flower petals of Carthamus tinctorius L. [J]. Tetrahedron Lett, 1982, 23 (49): 5163 [9] 谭勇, 李国玉, 成玉怀, 刘中垒, 卢杨波. 不同产地红花的筐子元素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2):5488-5489, 5491. [10] 李颖, 张戈, 郭美丽, 章伟, 仲向平. 红花药材及注射液中羟基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 5:587-588 [11] 侯拥铓, 杨晓君, 王建华. 不同产地和采摘时间对红花有效成分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49-50.. [12] 黄利英, 次仁巴姆, 佘永新, 王静, 石丽丽,王淼, 李腾飞, 赵晓玲, 色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红花不同部位的有效成分[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03:5-9. [13]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陈黎, 刘任建, 黄春燕. 部分引进与国产红花品种(系)中红花黄色素A的HPLC分析[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1(1):10-12 [14] 赵明波, 邓秀兰, 王亚玲, 屠鹏飞.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中的羟基黄花黄色素A[J]. 色谱, 2003, 21(6):593-595 [15] 唐洁. 羟基红花黄色素A动态积累规律研究及相关基因的研究[D].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09 [16] 候春霞. 红花黄色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D]. 内蒙古: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4 [17] 郭雪婷, 杨晓君, 王颖. 复合红花黄色素抗凝血作用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49(9):1759-1763 [18] 李江伟. 红花黄色素对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及抑制剂水平的影响[J]. 中草药, 1999, 2(2):128-129 [19] 郭美丽, 张芝玉, 张汉明, 苏中武. 不同产地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25 (8): 469-471 [20] 陈辉, 毛晓健, 毛小平, 肖庆慈, 刘维英. 牛膝与红花配伍的实验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4(1):9-12 [21] 赵洪双, 周康. 红花黄色素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6: 58 [22] 黄正良. 红花黄色素对动物耐缺氧的影响[J]. 中草药, 1985, 16(10):27~29 [23] 臧宝霞, 金鸣, 司南, 张彦, 吴伟, 朴永哲.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J]. 药学学报, 2002, 37(9):696-699 [24] 金鸣, 吴伟, 陈文梅, 李金荣. 红花总黄色素体外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结合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1, 36(3):167-169 [25] 魏安池, 代红丽, 谷文英. RP-HPLC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6(4):47-49 [26] 李连闯, 赵玺, 车文实, 郝文博, 孙晶, 唐晶. 满山红的鉴别及不同采摘时间的杜鹃素含量测定[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11): 314-314. [27] 刘元昀, 王志玲, 勾凌燕, 刘会敏, 王憬. 不同时间采摘的槐角中芦丁和槐角苷的含量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 21631-21633. [28] 张翠明. 中药炮制与温度[J]. 基层中药杂志, 1992, 6(4):16-17. [29] 徐晓青, 洪燕, 夏伦祝, 高家荣, 汪永忠, 李钰馨, 邓龙飞, 韩燕全. 不同炮制温度和时间对炮姜中姜酮含量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5(33)86-88. [30] 孙艳华, 洪燕, 汪永忠, 韩燕全, 李光东, 邓龙飞. 不同炮制时间和温度对苍耳子中2种酚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 8(4):733-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