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金峰,钱永德,吕艳东,等.空育131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和分蘖利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5(4):304~307 2 于建波,王伯伦,王术.不同粒型粳稻品种产量与品质关系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5(4):366~368 3 陈温福,徐正进,张龙步.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M].沈阳:辽宁科学技出版社,1995.76~78 4 杨金松,唐元.湖北省早稻主栽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1994(3):11~13 5 张学军,徐正进. 水稻个别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5):362-364 6 李成荃.水稻超高产育种.安徽农业科学[J],1998,26(2):95~97 7 左远志.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前景展望.中国农学通报[J],2005,21(1):335~339 8 朱德保,朱建宁.水稻单位面积增产潜力分析.湖南农业科学[J],2001(5):36~37 9 矫江,耿立清,许显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发展及其对策.中国稻米[J],2000(4):20~21 10 徐正进,李雪梅,张文忠,等.杂交粳稻后代经济性状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5):328~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