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卫华,冀利彪. 内蒙古西部五种沙生植物营养成分分析[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6,17(1):23-27. [2] 郭建平,石剑华,张丽等.不同刈割期对沙打旺营养品质的影响[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9,11:44-46. [3] 刘恩承.几种饲料用林的生物量及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1998(1):6-7. [4] 万素梅,胡守林,张波等.不同紫花苜蓿产草量及营养成分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4,13(1):14-17. [5] 陈代文.动物营养与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03-212. [6] 贺建华.饲料分析与检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9-46,205-213. [7] 解新明,卢小良.SSR和ISSR标记及其在牧草遗传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草业科学,2005(2):30-35. [8] 安玉亮,张茂莲,杜华等.4种饲草(料)的营养成分分析[J].内蒙古草业,2002(1):21-23. [9]薛树媛,李九月,金海,李金锋,牟海宽. 荒漠地区几种牧草和灌木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J]. 饲料工业. 2011(01). [10] 万里强,李向林. 亚热带地区灌丛草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2) [11] 文亦芾,曹国军,毛华明,张英俊. 不同生育期豆科饲用灌木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对体外消化率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09(01). [12] 何蓉,李琦华,和丽萍,曹堃贤,王懿祥. 云南7种豆科灌木的生态习性及饲用价值研究[J]. 云南林业科技. 2003(04) [13] 董宇,马晶等,李向林. 秸秆利用途径分析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0). [14]张燕.中国秸秆资源“5F”利用方式的效益对比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3). [15] 胡秋龙,熊兴耀,谭琳,苏小军,贺应龙,刘祥华,易锦琼.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0). [16]王立华,王永利,赵晓胜,韩正. 秸秆纤维素提取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