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布次仁,卓嘎,拉巴次仁,等.西藏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变化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32(4):80-85. [2]罗晓玲,兰晓波,李岩瑛,等.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体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8):59-62. [3]朱学玲,任健.人体舒适度的分析与预报[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34(增刊):131-134. [4]贾海源,陆登荣.甘肃省人体舒适度地域分布特征研究[J].干旱气象,2010,28(4):449-4546. [5]杨成芳,薛德强,李长军.山东省人体舒适度区域特征研究[J].气象,2004,30(10):7-11. [6]刘文平,刘月丽,安炜,等.山西省近48年来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3):92-95. [7]孙广禄,王晓云,章新平,等.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3):18-23. [8]于庚康,徐敏,于文 ,等.近30年江苏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2011,37(9):1145-1150. [9]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等.云南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冰川冻土,2012,34(1):201-206. [10]李树岩,马志红,许蓬蓬.河南省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4):49-53. [11] 张全德.通径系数及其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1,7(3):17-26. [12]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6.37-59. [13]李进虎,吴让,赵金忠.近50年贵德县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256-259. [13]赵年武,郭连云.贵德县梨树花期冻害特征及冻害年型预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4):186-191. [15]赵金忠,赵年武,赵恒和,等.贵德县近50年气候变化及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260-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