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艳琴.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与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浅述[J].农业与技术,2015(13):158-160 [2]戴 冬,黄代起,任东阳等.SWOT研究视角下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实证分析[J].南方农业,2015,9(36):101-103 [3]李泽伟.北京家庭农场单个近千亩,农委称太大了偏离方向[EB/OL].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gnjj/20140601/2440679.shtml,2014-06-01 [4]赵志斌.发展家庭农场是解决山区耕地撂荒的有效途径[J].北京农业,2014(8)下旬刊:311 [5]王 振,李凡湖.论家庭农场发展的条件——基于松江地区的考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5(6):7-10 [6]顾海英.关于上海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3(12):56. [7]徐文震.论我国家庭农场健康发展需着力解决的三对关系——基于“松江模式”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21):58-60. [8]刘守英.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2013(10):8-11. [9]管培民,马四娟.上海市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与成效[J].中国农技推广,2013(3):5 [10]张若健.台湾家庭农场值得称道的傲法[J].新农村,2014(10): 34-35 [11]胡旺存,秦 军.安徽省生态家庭农场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台湾地区的经验[J].滁州学院学报,2017,19(3):34-37 [12]滕明雨,张 磊,李 敏.成长经验视角下的中外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3(12):138-144 [13]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各具特色的国外家庭农场[J].外国农业,2015(8):60-61 [14]刘 源.国外家庭农场发展情况介绍[J].中国畜牧业,2014(3):50-51 [15]胡筱亭.家庭农场发展与金融支持策略研究——以上海松江家庭农场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3(12): 22-27 [16]穆松林.大都市郊区生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研究——以北京山区沟域经济为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6(6):98-104 [17]虞 华,陈法金,陈光亚等.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瓶颈因素分析及政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4):16-21 [18]陈晓华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310/c40531-28187340.html,2016-03-10 [19]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补上规模小效益低短板[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7/05/content_2890347.htm,2015-07-05 [20]2016年全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EB/OL].http://www.bjstats.gov.cn/tjsj/kshcp/201702/t20170210_368397.html [21]李国飞,徐广才,邱明明.北京郊区“一村一品 发展动态变化与对策分析[J].农学学报,2016(6):6l-66 [22]陈晓华.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J].农村经营管理,2015(11):6—9 [23]喻绍春,李殿辉,金东梅,等.京郊“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9)上旬刊:166-171 [24]汪海燕.都市农业背景下北京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1):20-25 [25]高 强,周 振,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实践界定、资格条件与登记管理———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9):11-18,110 [26]乐正华,杨建立.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7):420—424. [27]陕永杰,郭春苗.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2):216-219 [28]岳正华1,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4):421-424 [29]李红霞 重庆丘陵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7(245):39-40 [30]李红霞.重庆山区培育特色家庭农场的思考———基于巴南区丰盛镇的调查[J].产业经济,2014,7(465):34-36 [31]张雪莲 熊英伟 何云晓山区乡村生态农庄发展模式研究——以平武县银铃村为例分析[J].研究与探讨,2017(1):210 [32]张燕玲,范 琴,孔小慧.关于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举措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322-323,333 [33]刘念北,彭文英.生态文明理念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策略研究——以北京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0):12242—12245 [34]郭熙保,冯玲玲.家庭农场规模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论与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5(5):82 -95 [35]周永刚.“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农庄的精准营销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5(10):128-129 [36] 董士伟,李 红.北京山区农民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27(13):245-246 [37]鲁 勇.普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5(09):53-56 [38]刘 爽,牛增辉,孙 正.家庭农场经营体制下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J].农业经济,2014(1):10 -12 [39]陈永富,曾 铮,王玲娜.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13个县、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4(1):3 -6 [40]潘丽芹,杨京燕,韦海忠,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郊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395-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