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2]中国水产学会. 2014~2015水产学学科发展报告[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陈鹏.中国水产期刊集群的实践与思考[M]//刘志强. 学报编辑译丛.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4] 何学锋,彭超群. 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13(5) : 400-401. [5] 潘伟. 5 种妇产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J]. 编辑学报, 2003,15(6):466-467. [6] 孔红梅,段靖,郭雨齐,刘天星. 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方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87-190. [7]赵惠祥,张弘,曲俊延,等.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类型与属性[M]/ /赵惠祥. 学报编辑论丛.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06. [8] 王帅帅, 卫夏雯, 史永超. 科技期刊综合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 编辑学报,2015,27(5):409-411. [9]纪彩虹,张峻瑜.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影响因子评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4):57-59. [10] 李艳.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26(5):507-512. [11] 伍军红. 复合影响因子与期刊影响力评价[J]. 编辑学报, 2011,23(6):552-551. [12]钟晨,王菲菲. 基于JCR指标的图书情报领域期刊影响力分析[J]. 情报科学, 2012,30(11):1720-1725,1754. [13] 韩忠超,刘艳鹏,周宪龙,等. 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农学通报》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385-391. [14] 何学锋,彭超群. 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 编辑学报,2002,14(4):238-240. [15]王婧,刘志强,张芳英. 2016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J].科技与出版, 2017(2):34-38. [16]杜建,张玢. 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基于医学领域某一细分学科的视角[J]. 评价与管理, 2010,8(4):68-76. [17]曾玲,舒安琴,徐川平,等. 医学综合类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28(5):77-80.) [18]杨弘.1990-2011 年《应用生态学报》主要计量指标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2):301-304. [19]方红玲. 2006-2010年我国眼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24(3):499-502. [20]丁敏娇, 吴健敏. 医学院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及发展策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662-666. [21]袁伟,蒋永忠,孙宁,等.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发展趋势分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12):153-158. [22]赵文祥,郭凤丹,王丽丽,等. 山东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与动态评估[J].山东农业科学, 2014,46(8):127-131. [23]姚玮华. 我国食品科技类高影响力期刊近年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125-129,140. [24]张春丽, 盛春蕾,倪四秀. 中国地学类SCIE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分析. 地理学报,2014,69(11):1725-1733. [25]方红玲. 2006—2010 年编辑出版类期刊学术影响力变化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24(16): 136-142. [26] Houten B A, Phelps J, Bames M, et al. Evaluating scientific import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0,108(9):A392-A393. [27]张积玉.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5):70-76. [28]许玉艳,刘欢,张晓琴.科技期刊编辑审读加工方法新思考.编辑学报,2017,29(2):122-125. [29]许玉艳,刘欢,韩刚,陈欣然. 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原理的科技期刊稿件质量控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1):1006-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