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荷仙,李跃建,冯君成,等.小麦收获指数和源、库性状的遗传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3):21~26 2 方先文,曹阳,熊恩惠,等.影响小麦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性状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1994,(4):14~16 3 毛胜贤,冯新芹.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遗传力及其估算[J].遗传,1979,1(4):42~47 4 王富德,张世苹.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1982,(1):20~25. 5 吴兆苏,魏燮中.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中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及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科学,1984,17(3):14~22 6 任正隆,李尧权.小麦的收获指数和几个生理特性的遗传[J].中国农业科学,1984,17(2):29~33 7 吴兆苏.小麦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206~229 8 许为钢,胡琳.小麦收获指数的改良[J].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4,(6):51~53 9 吴纪民,吴兆苏.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中源-库性状的变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11(1):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