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耀文, 董育红, 关周博, 韦世豪, 李殿荣, 李少钦, 梁峰志. 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CMS的快速选育方法及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30-36. |
[2] |
张忠鑫, 王学芳, 张耀文, 关周博, 董育红, 郑磊, 杨莉. 甘蓝型油菜‘秦优1618’的抗倒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48-52. |
[3] |
叶文伟, 米洛, 李飞霞, 刘然金, 邓朝扬, 李朝苏, 李明, 庄娟, 赵伟, 廖映秀, 汪直华, 敬树忠, 程彬. 苗期甘蓝型油菜对不同湿害环境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6): 21-25. |
[4] |
吴兴, 肖晶晶. 热量资源对浙江甘蓝型冬油菜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3): 83-90. |
[5] |
张玉松, 赵凯琴, 罗延青, 燕林祥, 李西桐, 张云云, 符明联. 甘蓝型油菜蚜虫发生规律及抗蚜种质的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0): 120-126. |
[6] |
郑本川, 张锦芳, 蒋俊, 崔成, 柴靓, 黄友涛, 周正鉴, 李浩杰, 蒋梁材. 不同熟期“川油”系列甘蓝型油菜品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7): 7-17. |
[7] |
池艳艳, 林少源, 徐淑, 陈炳旭. 唑虫酰胺防治甘蓝田常见害虫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110-115. |
[8] |
郑本川, 李浩杰, 张锦芳, 崔成, 蒋俊, 柴靓, 何平, 朱丽娟, 黄友涛, 周正鉴, 蒋梁材. 采摘次数对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菜薹和菜籽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2): 1-7. |
[9] |
赵彩霞, 次仁白珍, 唐琳, 袁玉婷. 不同海拔高度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变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 51-56. |
[10] |
范占煌, 张振乾. 甘蓝型油菜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0): 72-76. |
[11] |
邵晨旭, 冯馨, 祝朋芳. 羽衣甘蓝主要观赏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9): 28-33. |
[12] |
尚丽平, 赵卫国, 郭凯红, 张立坚, 罗斌, 赵亚军, 王灏.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8): 9-13. |
[13] |
李建查, 李坤, 潘志贤, 孙毅, 方海东, 史亮涛, 张雷, 岳学文. 灌水量和种植密度的配置对干热河谷紫甘蓝生物量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6): 50-57. |
[14] |
申领艳, 栗淑芳, 康少辉, 陈宝刚, 苏浴源, 石汶汶, 闫凤岐. 冀西北高寒环境下结球甘蓝品种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及优异品种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 34-42. |
[15] |
姜凯旋, 赵乐杰, 李江丽, 王超. 春甘蓝育种材料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4): 5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