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晓旭, 韩笑, 刘海翠, 李赢, 石吕, 薛亚光, 魏亚凤, 杨美英, 刘建. 元麦β-葡聚糖含量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 12-18. |
[2] |
陈金, 王新月, 谢鹏飞, 张庆富, 杨柳, 陈治锋, 裴晓东, 黄杰, 邓永晟, 邓小华. 烟草残茬还田腐解特征及对土壤养分与烟碱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4): 65-71. |
[3] |
毛晓红, 陈鹏, 曹长代, 白婷婷, 张秀霞, 张安盛. 鱼藤酮与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桶混对烟粉虱和烟蚜的联合毒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0): 98-105. |
[4] |
朱 浩,张 强,孙 渭,王 佩,牛艳路,陈耀锋. 烟草品质性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4): 25-29. |
[5] |
王振江,唐翠明,戴凡炜,肖更生,罗国庆. 桑树不同倍性杂交后代桑叶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5): 85-88. |
[6] |
刘 芬,屈 成,王 鑫,杨 漫,陈光辉,王 悦. 不同调控技术对晚稻机插秧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3): 113-118. |
[7] |
李文卿,陈顺辉,李春俭,郭金平. 福建生态条件下品种、栽培措施与烟叶风格特色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7): 23-30. |
[8] |
王佩雯,朱金峰,许自成. 影响烤烟大马酮含量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4): 119-123. |
[9] |
林伟,王鹏,黄仕亮. 不同移栽期下打顶方式对红花大金元上部叶风格特色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8): 34-40. |
[10] |
王银诚,袁海波,江用文. 黑茶品质成分及加工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2): 194-199. |
[11] |
方智文,唐延林,魏晓楠,方世诚. 烟叶成熟度区分及烟碱含量检测模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4): 269-273. |
[12] |
曹雄. 不同栽培措施对高粱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 126-132. |
[13] |
俞露婷,袁海波,王伟伟,滑金杰,尹军峰,江用文. 红茶发酵过程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2): 263-269. |
[14] |
许晓敬,张小全,侯冰清,韩助君,何 冰,杨铁钊. 生态、品种和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3): 62-66. |
[15] |
张阳,刘海涛,张昭,马春放,张志鹏,陈瑶,张本刚. 生物碱的生理生态功能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8): 251-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