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莫惠栋,梁之材.种植密度和作物产量--产量和密度关系及其分析[J].作物学报,1980,6(2):65-75. [2]	侯月,王冲,王鹏文.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 2015,21(10):78-82.
 [3]	张平,马兴亮.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42-43,53.
 [4]	张新,王振华,魏昕,等.郑单988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4,4(2):25-28.
 [5]	张明友,张新,王振华,等.郑单22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66-168
 [6]	常建智,李彦昌,王小星,等.豫北地区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l,40(9):34-37.
 [7]	王振华,张新,刘文成,等.不同生态条件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1):98-9,137.
 [8]	张前进,张新,王振华.不同种植密度下几个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性状表现[J].世界农业,2008(9):134-135,129.
 [9]	任伟,赵鑫,黄收兵,等.不同密度下增施有机肥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 2014,22(10):1146-1155.
 [10]	王楷,王克如,王永宏,等.密度对玉米产量(>15000kg?hm-2)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37-3445.
 [11]	张新,王振华,张前进,等.种植密度对郑单21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7,15(S1):104-106.
 [12]	苏东涛,王静,李娜娜.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4):343-345,375.
 [13]	侯月,王鹏文.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4(6):94-96.
 [14]	张艳,郭书亚,尚赏,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桥玉8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8):46-48.
 [15]	周旭梅,高旭东,何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2,20(3):107-110.
 [16]	刘伟,吕鹏,苏凯,等.种植密度对夏米产量和源库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737-1743.
 [17]	李春奇,郑慧敏,李芸,等.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435-2442.
 [18]	张前进,张明友,张新,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郑单23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48-250.
 [19]	曹彩云,李伟,党红凯,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3(s1):161-166.
 [20]	刘伟,张吉旺,吕鹏,等.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37(7):1301-1307.
 [21]	张新,王振华,张前进,等.高产稳产中熟玉米新品种郑单2098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3(9):14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