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程路.秦岭山地辐射和气温空间分布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 [2] 陈刚,何政伟,杨斌.地形特征与山地气候变化空间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1):37-40.
 [3] 何勇,董文杰,郭晓寅,等.基于MODIS的中国陆地植被生长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7,27(12):5086-5092.
 [4] 杨秀海,卓嘎,罗布.藏北高原气候变化与植被生长状况[J].草业科学, 2011, 28(4):626-630.
 [5] 李杨,刘艳,马丽云,等.天山北坡气候因子对植被影响的空间分异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7):91-95.
 [6] 周灿芳.植物群落动态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0,19(2):53-59.
 [7] 曾德慧,尤文忠,范志平,等.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257-261.
 [8] 李小双,彭明春,党承林.植物自然更新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7,26(12):2081-2088.
 [9]潘学标, 龙步菊, 苏艳华,等. 黄土高原北部坡梁地微地形气候的温度变化特征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12):367-367.
 [10] 王利兵.我国3种杏的地理分布及其植物学性状[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3):435-439.
 [11] 张加延,张钊.中国果树志·杏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120-124.
 [12] 侯博,许正.世界栽培落叶果树起源中心-新疆天山伊犁谷地野果林[J].干旱区研究,2004,21(4):406-406.
 [13] 刘娟,廖康,赵世荣,等.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新疆野杏核心种质资源[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0):232-232.
 [14] 俞德浚.中国果树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54-63.
 [15] 王磊.新疆野苹果和新疆野杏[J].新疆农业科学,1989,(6):33-34.
 [16] 林培钧,崔乃然.天山野果林资源:伊犁野果林综合研究[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63-177.
 [17] 王磊,崔大方,林培钧,等.新疆野生杏的种下类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1-36.
 [18] 白志强,毛培利,刘华,等.天山西部野杏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与其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12, 32(11):2321-2327.
 [19]毕如田, 武俊娴, 曹毅,等. 涑水河流域地形因子对植被指数变化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5):257-263.
 [20] 刘立诚,排祖拉,徐华君.伊犁谷地野果林下的土壤形成特点及其系统分类[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1997(2):34-40.
 [21] 王磊,许正,晁海,等.新疆霍城县大、小西沟野果林种子植物组成及资源[J].干旱区研究,2006,23(3):446-452.
 [22] 邓欧平,周稀,黄萍萍,等.川中紫色丘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相关性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2):2434-2443.
 [23] Campbell B D, Grime J P.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lant responsiveness to the duration of episodes of mineral nutrient enrichment[J]. New Phytologist, 1989, 112(2):261-267.
 [24] 汤雨宁,刘明国,殷有,等.朝阳地区油松天然更新规律初探[J].辽宁林业科技, 2007(4):41-43.
 [25] 高阳,赵文吉,高明亮,等.北京山区植物优势种群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21):5099-5104.
 [26] 丁永全.坡向和坡位对大兴安岭干旱阳坡蒙古栎林温湿度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4):46-51.
 [27] 杨森,孙国钧,何文莹,等.西北旱寒区地理、地形因素与降雨量及平均温度的相关性——以甘肃省为例[J].生态学报,2011, 31(9):2414-2420.
 [28] 赵汝东,樊剑波,等.坡位对马尾松林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2):2857-2862.
 [29] 薛立,薛晔,吴敏,等.不同坡位火力楠林土壤肥力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6):51-54.
 [30]张丽鹏, 杨雨春, 赵珊珊,等. 环境因子对长白山区天然核桃楸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4):34-41.
 [31] 任学敏, 杨改河,朱雅,等.环境因子对太白山高山植被物种组成和丰富度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14, 34(23):6993-7003.
 [32] 戚裕锋. 浙江天童微地形上优势树种的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早期建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3] 何亚平, 费世民, 蔡小虎,等. 坡形因素对麻疯树人工林个体与群体生物量配置的影响[J].四川林业科技, 2011, 32(6):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