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范惠玲, 白生文, 李鑫 , 等. 甘蓝型油菜优良性状选择与鉴定[J]. 种子, 2015,34(1):74-76. | 
																													
																						| [2] | 邓杰, 常国伟, 孙丽芳 , 等.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35份玉米品系的综合评价[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30(5):1-6. | 
																													
																						| [3] | 关周博, 郑磊, 李殿荣 , 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蓝型油菜产量与相关经济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2(6):19-21. | 
																													
																						| [4] | 赵玉坤, 高根来, 王向 , 等,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 2012,40(10):1032-1034. | 
																													
																						| [5] | 倪正斌, 孙红芹, 万林生 . 甘蓝型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58(7):1146-1150. | 
																													
																						| [6] | 李清超, 马浪浪, 文琼 , 等. 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30):74-78. | 
																													
																						| [7] | 郑国栋, 黄金堂, 陈海玲 . 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通报, 2013(16):22-24. | 
																													
																						| [8] | 常建军, 于澄宇, 越锁芳 , 等. 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的灰色关联评判[J]. 西北农业学报, 2007,16(3):89-92. | 
																													
																						| [9] | 王春平, 张伟, 赵惠燕 , 等. 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灰色评判[J]. 麦类作物研究, 2010,30(3):435-438. | 
																													
																						| [10] | 史向远, 李永平, 周静 , 等. 旱地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分析[J]. 玉米科学, 2012,20(6):94-97. | 
																													
																						| [11] | 王美琴, 杜月键, 孙永玲 .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1994,9(3):213-215. | 
																													
																						| [12] | 郭瑞林 . 作物灰色育种学[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 22-51. | 
																													
																						| [13] | 杨晓容, 黄泽素, 王通强 , 等. 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J]. 贵州农业科学, 2004,32(4):40-42. | 
																													
																						| [14] | 马艳明, 刘志勇, 肖菁 , 等. 西北地区102份油菜地方品种农艺性状比较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21(12):69-75. | 
																													
																						| [15] | 岳含云 .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作物性状分析上的应用[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0,16(4):296-298. | 
																													
																						| [16] | 白桂萍, 刘克钊, 谭永强 , 等. 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6):33-38. | 
																													
																						| [17] | 靳力争, 马洪英 . 白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长江蔬菜, 2018,8:50-52. | 
																													
																						| [18] | 邢晓宁, 王芳, 王艳 , 等. 花生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种业, 2019,1(2):62-64 | 
																													
																						| [19] | 胥岚, 李芝凡 . 灰色关联分析在杂交油菜育种上的应用[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18(3):5-7. | 
																													
																						| [20] | 林金桥 . 灰色关联分析在油菜育种和栽培上的应用[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7,13(2):141-143. | 
																													
																						| [21] | 钟丽 . 油菜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43(4):421-424. | 
																													
																						| [22] | 彭驰 . 油菜农艺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3:11-13. | 
																													
																						| [23] | Leach J E, Stevenson H J, Rainbow A J , et al. Effects of high plant population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winter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1999,132(2):173-180 | 
																													
																						| [24] | 王美琴, 杜月键, 孙永玲 .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1994,9(3):213-215. | 
																													
																						| [25] | 姚雪雁, 关周博, 田建华 , 等. 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1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