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刚, 伍永秋, 刘宝元, 等. 东北漫岗黑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J]. 地理学报, 2007(11):1165-1173. | 
																													
																						| [2] | 尹哲睿. 黑龙江省拜泉县侵蚀沟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16. | 
																													
																						| [3] | Jomaa S, Barry D A, Brovelli A, et al. Rain splash soil erosion esti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rock fragments[J]. Catena, 2012, 92:38-48. doi: 10.1016/j.catena.2011.11.008    
																																					URL
 | 
																													
																						| [4] | Rodrigo C J, Ruiz S J D, Senciales G J M, et al. High variability of soil erosion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Mediterranean hillslope vineyards (Montes de Málaga, Spain)[J]. Catena, 2016, 145:274-284. doi: 10.1016/j.catena.2016.06.012    
																																					URL
 | 
																													
																						| [5] | 王计磊, 李子忠. 东北黑土区水力侵蚀研究进展[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 35(05):389-397. | 
																													
																						| [6] | Yang J C, Zhang S W, Chang L P, et al. Gully erosion regionalization of black soil area in northeastern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7, 27(01):78-87. doi: 10.1007/s11769-017-0848-z    
																																					URL
 | 
																													
																						| [7] | 水利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东北黑土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26. | 
																													
																						| [8] | Poesen J, Nachtergaele J, Verstraeten G, et al. Gully eros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mportance and research needs[J]. Catena, 2003, 50(2):91-133. doi: 10.1016/S0341-8162(02)00143-1    
																																					URL
 | 
																													
																						| [9] | 孟令钦, 李勇.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发育机理初探[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01):7-11,44. | 
																													
																						| [10] | Castillo C, Gómez J A. A century of gully erosion research: Urgency, complexity and study approaches[J]. Earth Science Review, 2016, 160:300-319. doi: 10.1016/j.earscirev.2016.07.009    
																																					URL
 | 
																													
																						| [11] | 严尔梅, 欧阳力, 赵方义, 等. 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及效益研究——以“哈尔滨市道外区赵安屯侵蚀沟”为例[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5(01):35-36. | 
																													
																						| [12] | 王磊. 营口市侵蚀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法及效益分析[J]. 地下水, 2020, 42(02):208-209. | 
																													
																						| [13] | 张晓平, 梁爱珍, 申艳, 等. 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特点[J]. 地理科学, 2006(06):687-692. | 
																													
																						| [14] | 胡刚, 伍永秋, 刘宝元, 等. GPS和GIS进行短期沟蚀研究初探——以东北漫川漫岗黑土区为例[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04):16-19,41. | 
																													
																						| [15] | 游智敏, 伍永秋, 刘宝元. 利用GPS进行切沟侵蚀监测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05):91-94. | 
																													
																						| [16] | Wu Y Q, Zheng Q H, Zhang Y G, et al. Development of gullies and sediment production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ern China[J]. Geomorphology, 2008, 101(4):683-691. doi: 10.1016/j.geomorph.2008.03.008    
																																					URL
 | 
																													
																						| [17] | 朱显谟. 黄土区土壤侵蚀的分类[J]. 土壤学报, 1956(02):99-115. | 
																													
																						| [18] | 戴武刚, 张富. 辽西低山丘陵区侵蚀沟壑分类的研究[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2(01):34-35. | 
																													
																						| [19] | 白建宏.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分级初探[J]. 中国水土保持, 2017(10):41-42. | 
																													
																						| [20] | 唐培君, 张振杰. 侵蚀沟分级及防治对策[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 38(02):28-29. | 
																													
																						| [21] | 王秋兵, 韩春兰, 丁玉荣, 等. 用于大比例尺土壤调查的侵蚀分级指标研究——以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03):111-114. | 
																													
																						| [22] | 王兆铭, 刘建祥, 高燕, 等. 基于遥感和GIS的侵蚀沟分类[J]. 东北水利水电, 2016, 34(05):40-43,72. | 
																													
																						| [23] | 陈单, 张树文, 王让虎, 等. 基于Pleiades影像的东北黑土区沟蚀分异特征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8(04):138-144. | 
																													
																						| [24] | 王文娟, 邓荣鑫, 张树文. 东北典型黑土区40年来沟蚀空间格局变化及地形分异规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 28(03):68-71. | 
																													
																						| [25] | 王文娟, 张树文, 李颖, 等. 东北黑土区近40年沟谷侵蚀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05):51-55. | 
																													
																						| [26] | 王文娟, 邓荣鑫, 张树文, 等. 东北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发育演化特征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 35(04):105-110. | 
																													
																						| [27] | 闫业超, 张树文, 李晓燕, 等. 黑龙江克拜黑土区50多年来侵蚀沟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05(06):137-142. | 
																													
																						| [28] | 蒋小娟, 王岩松, 范昊明, 等. 人类活动对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的影响[J]. 人民黄河, 2016, 38(11):89-93. | 
																													
																						| [29] | 范昊明, 顾广贺, 王岩松, 等.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与环境特征[J]. 中国水土保持, 2013(10):75-79. | 
																													
																						| [30] | 张延玲, 王兆铭, 高燕, 等. 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发展趋势调查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 2015(10):63-65. | 
																													
																						| [31] | 王念忠, 沈波.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展状况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9(05):7-10. | 
																													
																						| [32] | 边锋. 降雨和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 
																													
																						| [33] | 郭子豪, 高建恩, 吴莉娜, 等. 基于Google Earth的一种浅沟侵蚀量的测算方法[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 16(04):138-143. | 
																													
																						| [34] | 于佩鑫, 周询, 刘素红, 等.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遥感影像特征提取与识别[J]. 遥感学报, 2018, 22(04):611-620. | 
																													
																						| [35] | 张姣. LIDAR技术动态监测沟蚀发育过程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36] | 王让虎. 基于多源多尺度数据的东北典型黑土区侵蚀沟遥感监测体系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7. | 
																													
																						| [37] | 杨常青, 张宝林, 倪池. 丹东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初步探讨[J]. 水利发展研究, 2002(08):43-45. | 
																													
																						| [38] | 冯克, 李凤荣, 辛春. 阜新县小流域沟壑侵蚀与治理开发[J]. 中国水土保持, 2001(12):41-42. | 
																													
																						| [39] | 胡国俊, 敫立军, 郑福金. 浅谈侵蚀沟造林技术[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01):80. | 
																													
																						| [40] | 王宝桐, 潘庆宾编著,侵蚀沟道水土流失防治技术[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12:74-74. | 
																													
																						| [41] | 王文娟, 邓荣鑫, 郝丽君. 东北黑土区农田防护林与沟谷侵蚀关系[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 15(06):44-51. | 
																													
																						| [42] | 苏子龙, 崔明, 范昊明. 东北漫岗黑土区防护林带分布对浅沟侵蚀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03):20-23,29. | 
																													
																						| [43] | 任宪平, 刘绪军, 王亚娟, 等. 侵蚀沟生态防护技术措施研究与展望[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9, 2(06):129-132. | 
																													
																						| [44] | 马越. 吉林省侵蚀沟生态防治体系建立[J]. 吉林水利, 2017(02):43-46. | 
																													
																						| [45] | 陈文渊. 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技术及措施[J]. 黑龙江科学, 2018, 9(01):116-117. | 
																													
																						| [46] |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23/T 1808—2016,连续式柳编跌水侵蚀沟治理技术规范[S].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16:1-11. | 
																													
																						| [47] | 郑红. 沈阳市水土流失治理模式[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5(06):30-32. | 
																													
																						| [48] | 张晟旻, 李浩. 东北黑土区的侵蚀沟治理措施与模式[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 40(03):221-227. | 
																													
																						| [49] | 张亚飞, 徐光黎, 谢书萌, 等. 格宾石笼拦挡坝在玉树地震灾区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3, 20(05):11-14. | 
																													
																						| [50] | 徐金忠, 刘松, 高德武, 刘凤飞. 连续式柳编跌水在侵蚀沟治理中的应用——以拜泉县松林小流域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1):22-24. | 
																													
																						| [51] | 于宽, 魏凤龙, 王晓文. 连续式跌水在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 37(03):213. | 
																													
																						| [52] | 刘宝元, 刘瑛娜, 张科利, 等. 中国水土保持措施分类[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02):80-84. | 
																													
																						| [53] | 史静涛. 陕西略阳县生物砂堤沟道治理技术研究[J]. 人民长江, 2010, 41(13):112-113,116. | 
																													
																						| [54] | 杨哲. 辽宁某侵蚀沟道治理中的谷坊工程及林草措施设计探析[J]. 地下水, 2020, 42(03):213-214. | 
																													
																						| [55] | 张彦成, 李翠平. 压柳谷坊在治沟中的应用[J]. 水利天地, 1996(02):27. | 
																													
																						| [56] | 赵云朋, 薛永刚, 于明. 植柳谷坊在东北黑土区治沟中的应用[J]. 中国水土保持, 2009(09): 31,61. | 
																													
																						| [57] | 史云. 沟道治理工程中的植柳谷坊措施研究[J]. 地下水, 2019, 41(05):193-194. | 
																													
																						| [58] | 张兴义, 祁志, 张晟旻, 等. 东北黑土区农田侵蚀沟填埋复垦工程技术[J]. 中国水土保持学, 2019, 17(05):128-135. | 
																													
																						| [59] | 张瑜, 刘肃, 徐子棋, 等. 秸秆对黑土区侵蚀沟植被恢复和固土的作用[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 40(01):157-161,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