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9): 79-8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277
收稿日期:
2022-04-08
修回日期:
2022-07-09
出版日期:
2023-03-25
发布日期:
2023-03-23
通讯作者:
刘秀春,女,1970年出生,吉林公主岭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植物养分管理与新型肥料研制的研究。通信地址:115009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Tel:0417-7033442,E-mail:作者简介:
陈丽楠,女,1981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果树营养、施肥及土壤管理研究。通信地址:115009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Tel:0417-7033442,E-mail:chenlinan81@163.com。
基金资助:
CHEN Linan1(), LIU Xiuchun1(
), ZHOU Yanqi1, ZHU Hong2
Received:
2022-04-08
Revised:
2022-07-09
Online:
2023-03-25
Published:
2023-03-23
摘要: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栽培土壤的主要障碍性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设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次生盐渍化土壤的理化特性与土壤盐基离子种类,并对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通过归纳分析壳聚糖、甜菜碱和γ-聚谷氨酸的化学特性及在土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提出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绿色化学修复的研究展望。
陈丽楠, 刘秀春, 周晏起, 朱红.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及修复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79-84.
CHEN Linan, LIU Xiuchun, ZHOU Yanqi, ZHU Ho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mediation of Secondary Salinization in Facility Soil[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9): 79-84.
[1] |
胡晶晶. 图文直击我国蔬菜产业概况[J]. 营销界, 2021(14):72-83.
|
[2] |
刘凤之, 王海波, 李莉, 等. 我国设施果树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 中国果树, 2021(11):1-4.
|
[3] |
冯永军, 陈为峰, 张蕾娜, 等. 设施园艺土壤的盐化与治理对策[J]. 农业工程学报, 2001(2):111-114.
|
[4] |
杨莉琳, 李金海. 我国盐渍化土壤的营养与施肥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2):83-85.
|
[5] |
余海英, 李廷轩, 周健民.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 土壤, 2005(6):581-586.
|
[6] |
胡萍, 严秀琴, 虞冠军, 等.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客土修复技术初探[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5(1):46-51
|
[7] |
房云波, 孟春玲. 保护地内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对策[J]. 辽宁农业科学, 2006(6):40-41.
|
[8] |
周鑫鑫. 设施农业肥料高投入对土壤环境次生盐渍化的影响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 2013:34-40.
|
[9] |
李卫, 郑子成, 李廷轩, 等. 设施灌溉条件下不同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迁移特征[J].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42(5):92-99.
|
[10] |
马艳春, 姚玉新, 杜远鹏, 等. 葡萄设施栽培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J]. 果树学报, 2015, 32(2):225-231.
|
[11] |
杨慧, 谷丰, 杜太生.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硝态氮和盐分累积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240-247.
|
[12] |
童有为, 陈淡飞. 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和治理途径研究[J]. 园艺学报, 1991(2):159-162.
|
[13] |
张学军, 陈晓群, 王黎民, 等.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6):590-593.
|
[14] |
周建斌, 翟丙年, 陈竹君, 等. 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养分的空间累积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2):332-335.
|
[15] |
翟衡, 马艳春. 设施葡萄土壤酸化及盐渍化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J]. 落叶果树, 2015, 47(6):1-5.
|
[16] |
时唯伟, 支月娥, 王景, 等. 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微生物数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6):166-170.
|
[17] |
娄春荣, 何志刚, 王秀娟, 等. 秸秆不同用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3(9):52-54.
|
[18] |
doi: 10.1186/1746-1448-4-2 URL |
[19] |
pmid: 9818351 |
[20] |
|
[21] |
doi: 10.1007/s00374-012-0734-x URL |
[22] |
张莉, 封超年, 卢梦婕, 等. 苏北沿海地区不同盐渍化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6(6):981-987.
|
[23] |
李凤霞, 王学琴, 郭永忠, 等. 银川平原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相关分析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7):121-126.
|
[24] |
朱泓, 王小敏, 黄涛, 等. NaCl胁迫对滨海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优势菌群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1(4):49-54.
|
[25] |
doi: 10.1071/SR12191 URL |
[26] |
李红强, 姚荣江, 杨劲松, 等. 盐渍化对农田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和增效调控途径[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1):3915-3924.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11.023 |
[27] |
张洁, 常婷婷, 邵孝侯. 暗管排水对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及番茄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3):81-86.
|
[28] |
顾京晏, 顾卫, 张化, 等. 我国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生物改良措施研究进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1):70-75.
|
[29] |
房云波, 孟春玲. 保护地内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及对策[J]. 辽宁农业科学, 2006(6):40-41.
|
[30] |
李彬, 李跃飞, 陶加乐, 等. 不同改良剂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116-11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596 |
[31] |
施毅超, 胡正义, 龙为国, 等. 轮作对设施蔬菜大棚中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累积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3):548-553.
|
[32] |
吴焕涛, 魏珉, 杨凤娟, 等.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5):59-63.
|
[33] |
高亮, 谭德星. 腐植酸生物菌肥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研究[J]. 腐植酸, 2014(1):14-18.
|
[34] |
岳燕, 郭维娜, 林启美, 等. 加入不同量生物质炭盐渍化土壤盐分淋洗的差异与特征[J]. 土壤学报, 2014, 51(4):914-919.
|
[35] |
许静. AM真菌与螯合剂强化盐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盐渍化土壤的作用机理[J]. 内蒙古大学, 2020:11-29
|
[36] |
王亚男, 许静, 郝利君, 等. 修复剂对镉污染盐渍化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21, 58(2):464-475.
|
[37] |
贺坤, 童莉, 盛钗, 等. 烟气脱硫石膏和园林废弃物堆肥混合施用对滨海盐渍土壤的改良[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2):552-559.
|
[38] |
黄艳飞, 陈君梅, 辛亚宁, 等. 石膏对苏打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1):139-146.
|
[39] |
李谟志, 徐彦虎, 林启美, 等. 燕麦与脱硫石膏对内蒙古河套地区盐渍化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23):171-176.
|
[40] |
刘祖香, 陈效民, 李孝良, 等. 不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渍土离子组成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5(3):83-88.
|
[41] |
张京磊, 慈华聪, 何兴东, 等. 盐渍化胁迫下油葵对土壤原油污染的适应性及其改良措施[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11):3503-3508.
|
[42] |
李伟彤, 孙福海, 马献发. 防治城市绿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材料研究[J]. 腐植酸, 2015(5):19-24.
|
[43] |
李远超, 许凌露, 贺宇欣, 等. 不同聚丙烯酰胺用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1):70-74.
|
[44] |
doi: 10.13031/2013.24111 URL |
[45] |
doi: 10.1016/j.jenvman.2013.05.061 URL |
[46] |
余劲聪, 侯昌萍, 何舒雅, 等. 壳聚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7, 48(1):250-256.
|
[47] |
罗宁临, 李忠武, 黄梅, 等. 壳聚糖(改性)-沸石对农田土壤重金属镉钝化技术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7(4):132-140.
|
[48] |
李玉奇. 设施盐渍化土壤离子互作及生态修复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0:46-52.
|
[49] |
pmid: 9720895 |
[50] |
张文清, 吕伟娇, 陈强, 等.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土壤碳、氮及呼吸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6(4):1280-1284.
|
[51] |
胡祥, 王瑞霞, 奥岩松. 壳聚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6(1):68-72.
|
[52] |
pmid: 12582870 |
[53] |
梁峥, 赵原, 李浴春, 等. 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对甜菜碱醛的氧化[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1(9):680-686.
|
[54] |
梁峥, 骆爱玲. 甜菜碱和甜菜碱合成酶[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5(1):1-8.
|
[55] |
doi: 10.1074/jbc.275.2.1050 URL |
[56] |
doi: 10.1111/pce.2011.34.issue-1 URL |
[57] |
|
[58] |
张文, 张树清, 王学江. γ-聚谷氨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06):40-45.
|
[59] |
张静静. γ-聚谷氨酸对夏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3-6.
|
[60] |
唐冬. γ-聚谷氨酸和耐盐植物联合修复设施栽培盐渍化土壤[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5:23-35.
|
[61] |
|
[62] |
|
[63] |
文利军, 史文娟, 庞琳娜. γ-聚谷氨酸对土壤水分入渗和水盐运移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3):76-80,87.
|
[64] |
王美华. 味丹聚谷氨酸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J]. 中国农资, 2015(4):25.
|
[65] |
柴虹, 吕春花, 王智刚, 等. 含有γ-聚谷氨酸的高效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 39(3):8-10,59.
|
[1] | 隋振全, 范金石, 尹崇山, 毛金超. 壳聚糖对植物病原体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 121-126. |
[2] | 李彬, 李跃飞, 陶加乐, 王维锦, 祁石刚, 高学双. 不同改良剂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2): 116-119. |
[3] | 毛晓曦, 管培彬, 马理, 陆秀君, 刘文菊, 李博文. 有机物料配施菌剂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6): 80-87. |
[4] | 李建钊, 高万超, 李仙, 刘沛, 蒋斌, 童春义. 纳米硒和壳聚糖复合材料对镉超标土壤中生菜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3): 113-117. |
[5] | 周芹,吴玉梅. 亲水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红甜菜中甜菜碱含量[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7): 134-138. |
[6] | 薛新伟,杨恒山,张瑞富,刘 晶. 半干旱地区滴灌对土壤水盐运动和次生盐渍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2): 89-94. |
[7] | 左嵩. 低温下冬小麦品种间甜菜碱及其代谢途径比较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 6-10. |
[8] | 杨艳菊,王娟娟,柯帅,单玉华,张海鹏,钱晓晴.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西瓜土壤可溶性盐组分变化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5): 79-85. |
[9] | 陈寒玉,靳慧征,靳慧霞.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对土壤脱氮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0): 55-62. |
[10] | 叶挺,赵明明,郑怀平,马庆涛,林清. 利用大型海藻净化养殖牡蛎体内重金属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1): 160-164. |
[11] | 靳慧霞,陈寒玉,陈纪算,张科锋. 耕作模式对设施菜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盐渍化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5): 110-116. |
[12] | 李晓飞,张 英,沈金荣,梁 媛,陈 莉,吴志华. 现场冷却与雷竹笋的中长期贮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4): 113-118. |
[13] | 李菲菲,李先信,谭振华,周长富,杨水芝. 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对不同杨梅品种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8): 259-265. |
[14] | 张文昔,田琼,崔卫国.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海藻肥中的甘露醇和甜菜碱[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1): 177-181. |
[15] | 张文 张树清 王学江. γ-聚谷氨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6): 40-4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