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17): 50-54.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473
褚春燕1(), 孙洪伟1, 孙桂玉1, 于盛楠1, 李光玉1, 姜丽霞2(
)
CHU Chunyan1(), SUN Hongwei1, SUN Guiyu1, YU Shengnan1, LI Guangyu1, JIANG Lixia2(
)
摘要:
气象条件中的温度是造成黑龙江省农户自储粮发生霉变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温度对农户粮食存储的影响,通过实时监测玉米和水稻粮堆内的温度并与气象站温度进行对比,以及对2011—2020年近10 a内48 h温度的变幅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气象站温度与水稻粮温变化规律不同,气象站温度变幅大,粮温变幅小,呈斜线缓慢下降,且两者相关性不大,R为0.821,粮温变化滞后于气象站温度变化约14 d,粮温随着气温的增高而增高,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粮温达到15℃时,气象站温度达30℃;气象站温度与玉米粮温变化规律一致,差异较小,相关性较大,R达0.957,粮温变化滞后于气象站温度约2 h,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粮温达到15℃时,气象站温度为16℃;农户自储粮温度气象服务指标为气温大于0℃,防结露指标为最高(最低)温度48 h升(降)温幅度达8℃。农户自储粮气象服务温度指标,对提供精准的农户粮食存储气象服务,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