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ICCAGLIA R, MAROTTI M, GRANDI S. Lutein and lutein ester cont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Tagetes patula and T. erecta[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1998, 8(1):45-51.  doi: 10.1016/S0926-6690(97)10005-X    
																																					URL
 | 
																													
																						| [2] | 谭美微, 李国玉, 吕鑫宇, 等. 万寿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7, 34(6):138-141. | 
																													
																						| [3] | 汪殿蓓, 陈芬芬. 万寿菊叶黄素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07(1):44-46. | 
																													
																						| [4]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 花卉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 
																													
																						| [5] | 郭智豪, 冯福娟, 宋亮. 北方地区万寿菊栽培技术[J]. 现代园艺, 2023, 46(19):88-90. | 
																													
																						| [6] | 张红梅. 万寿菊杂交育种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1):106. | 
																													
																						| [7] | CHANDA S, ROYCHOUDHURY N. The effect of time of planting and spacing on growth, flowering and African marigold[J]. Hoetcultural journal, 1991, 4(2):53256. | 
																													
																						| [8] | 苗振婕. 如何避免万寿菊温室苗期开花[J]. 中国花卉园艺, 2007(14):26. | 
																													
																						| [9] | KESSLER J R, 王丽勉. 万寿菊的温室规模化生产[J]. 中国花卉园艺, 2006(6):29-31. | 
																													
																						| [10] | 李娜, 王平, 吴志刚, 等. 色素万寿菊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北方园艺, 2010(10):228-231. | 
																													
																						| [11] | 张春华, 黄前晶, 孟桂兰, 等. 色素万寿菊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国内、外研究、生产现状[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2):65-67. | 
																													
																						| [12] | 张继冲, 续九如, 李福荣, 等. 万寿菊的研究进展[J]. 西南园艺, 2005, 33(5):17-20. | 
																													
																						| [13] | 冯倩倩, 陈东亮, 程曦, 等. 万寿菊黑斑病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5(20):181-185. | 
																													
																						| [14] | 芦新友, 侯飞, 陈国毅, 等. 色素万寿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05(6):36-37. | 
																													
																						| [15] | 周叶林. 提色素用万寿菊品种筛选和种植技术的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02(22):53-56. | 
																													
																						| [16] | 刘凤君, 吴林风, 孙红梅, 等. 沈阳地区引种栽培万寿菊的发展前景[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2):283-285. | 
																													
																						| [17] | 郭耀东, 牛仙, 任嘉瑜. 万寿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商洛学院学报, 2019, 4(2):18-23. | 
																													
																						| [18] | 张华, 吴兴壮, 王小鹤, 等. 沈阳市色素万寿菊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辽宁农业科学, 2010(6):45-46. | 
																													
																						| [19] | 杨振华河西走廊色素万寿菊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北方园艺, 2007(6):79-80. | 
																													
																						| [20] | 薛龙, 王永平, 何新春, 等. 墨西哥万寿菊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 1998(11):29-30. | 
																													
																						| [21] | 吴思琳, 孔丛玉, 王利芬. 不同配方营养液对万寿菊生长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22):167-169. | 
																													
																						| [22] | 曹洪田, 汝吉莲. 甜叶菊丰产栽培技术[J]. 中国果菜, 2005(3):12. | 
																													
																						| [23] | 张谋草, 赵玮, 邓振庸, 等. 分期移栽对陇东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适宜移栽期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33):28-33. | 
																													
																						| [24] | 车向军, 周忠文, 张谋草, 等.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热量资源分布演变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2):221-226.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4-0454
 | 
																													
																						| [25] | 武建凯, 李占林, 赵铭森, 等. 山西中部麦茬复播玉米丰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2):209-214. | 
																													
																						| [26] | 王博. 浅析镇原县万寿菊种植常见问题[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21):73-74,80. | 
																													
																						| [27] | 王立凤, 范文艳, 姜述君, 等. 种植密度对万寿菊生物学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6):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