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2): 53-65.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625
收稿日期:
2023-09-04
修回日期:
2023-01-10
出版日期:
2024-07-28
发布日期:
2024-07-2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林子航,男,1999年出生,海南海口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通信地址: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甘肃农业大学,E-mail:1321390001@qq.com。
基金资助:
LIN Zihang1(), LIU Xuelu1, LI Xiaobing1,2(
)
Received:
2023-09-04
Revised:
2023-01-10
Published:
2024-07-28
Online:
2024-07-28
摘要:
探究特定地貌景观格局空间幅度效应的最佳尺度,有助于为该地貌土地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黄淮海平原地区3个100 km×100 km的正方形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20年的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解译成土地利用类型图,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平原地貌景观格局的空间幅度效应及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地貌内的不同景观组分特征存在差异;3个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幅度效应,随着空间幅度逐渐增大,景观格局的幅度效应逐渐减小并呈现平稳状态。在20~25 km幅度范围内,尺度效应差异最明显;在21~90 km或26~90 km幅度范围内,尺度效应差异较小;在大于90 km幅度范围内,幅度效应消失,表明90 km是大尺度范围下平原地貌研究景观格局的“临界阈”幅度。
林子航, 刘学录, 李晓兵. 平原地貌景观格局的空间幅度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2): 53-65.
LIN Zihang, LIU Xuelu, LI Xiaobing. Spatial Extent Effects of Plain Landscape Pattern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2): 53-65.
景观指数 | 表达式 | 参数描述 |
---|---|---|
斑块面积百分比 (PLAND) | 反映景观中某类斑块的分布情况和数量。aij代表第i类景观类型中第j个斑块的面积,A为景观的总面积 | |
斑块结合度 (COHESION) | 反映景观的连通性和稳定性。pij代表第i类景观中第j个斑块的周长 | |
斑块密度 (PD) | 反映斑块在景观中的相对分布情况。Ni表示i类景观斑块数,A表示景观总面积 | |
Shannon多样性指数 (SHDI) | 反映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的分布情况。m指景观中斑块类型的总数,Pi指斑块类型i占整个景观的面积比 | |
Shannon均匀度指数 (SHEI) | 反映不同类型斑块在景观中分布的均匀程度。m是指景观中斑块类型的总数,Pi是指斑块类型i占整个景观的面积比。 | |
蔓延度指数 (CONTAG) | 反映景观系统中各景观的连通度和分散度。Pi为i类斑块所占的面积百分比,gik为i类斑块和k类斑块毗邻的数量,m为景观中的斑块类型总数 | |
景观分离度 (DIVISION) | 反映景观中不同斑块之间的空间分离程度。ai为斑块面积,A为景观总面积 | |
周长面积比分维数 (PAFRAC) | 反映景观中斑块形状的分形程度。aij代表第i类景观类型中第j个斑块的面积,pij代表第i类景观中第j个斑块的周长 |
景观指数 | 表达式 | 参数描述 |
---|---|---|
斑块面积百分比 (PLAND) | 反映景观中某类斑块的分布情况和数量。aij代表第i类景观类型中第j个斑块的面积,A为景观的总面积 | |
斑块结合度 (COHESION) | 反映景观的连通性和稳定性。pij代表第i类景观中第j个斑块的周长 | |
斑块密度 (PD) | 反映斑块在景观中的相对分布情况。Ni表示i类景观斑块数,A表示景观总面积 | |
Shannon多样性指数 (SHDI) | 反映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的分布情况。m指景观中斑块类型的总数,Pi指斑块类型i占整个景观的面积比 | |
Shannon均匀度指数 (SHEI) | 反映不同类型斑块在景观中分布的均匀程度。m是指景观中斑块类型的总数,Pi是指斑块类型i占整个景观的面积比。 | |
蔓延度指数 (CONTAG) | 反映景观系统中各景观的连通度和分散度。Pi为i类斑块所占的面积百分比,gik为i类斑块和k类斑块毗邻的数量,m为景观中的斑块类型总数 | |
景观分离度 (DIVISION) | 反映景观中不同斑块之间的空间分离程度。ai为斑块面积,A为景观总面积 | |
周长面积比分维数 (PAFRAC) | 反映景观中斑块形状的分形程度。aij代表第i类景观类型中第j个斑块的面积,pij代表第i类景观中第j个斑块的周长 |
区域 | 景观要素 | 面积/km2 | 面积比/% | 斑块数量/个 | 斑块比/% |
---|---|---|---|---|---|
区域1 | 耕地 | 5212.15 | 52.12 | 40191 | 15.82 |
草地 | 2535.07 | 25.35 | 101841 | 40.08 | |
水域 | 220.20 | 2.20 | 11650 | 4.59 | |
建设用地 | 1882.44 | 18.82 | 76336 | 30.04 | |
未利用地 | 150.15 | 1.51 | 24058 | 9.47 | |
区域2 | 耕地 | 8185.00 | 81.86 | 12623 | 11.23 |
林地 | 123.11 | 1.23 | 34725 | 30.89 | |
草地 | 13.20 | 0.13 | 1922 | 1.71 | |
水域 | 171.23 | 1.71 | 25883 | 23.03 | |
建设用地 | 1506.69 | 15.07 | 37249 | 33.14 | |
区域3 | 耕地 | 8038.12 | 80.38 | 23190 | 10.97 |
林地 | 528.19 | 5.28 | 93143 | 44.04 | |
草地 | 33.61 | 0.34 | 7139 | 3.38 | |
水域 | 245.32 | 2.45 | 10750 | 5.08 | |
建设用地 | 1151.26 | 11.51 | 76346 | 36.10 | |
未利用地 | 3.51 | 0.04 | 913 | 0.43 |
区域 | 景观要素 | 面积/km2 | 面积比/% | 斑块数量/个 | 斑块比/% |
---|---|---|---|---|---|
区域1 | 耕地 | 5212.15 | 52.12 | 40191 | 15.82 |
草地 | 2535.07 | 25.35 | 101841 | 40.08 | |
水域 | 220.20 | 2.20 | 11650 | 4.59 | |
建设用地 | 1882.44 | 18.82 | 76336 | 30.04 | |
未利用地 | 150.15 | 1.51 | 24058 | 9.47 | |
区域2 | 耕地 | 8185.00 | 81.86 | 12623 | 11.23 |
林地 | 123.11 | 1.23 | 34725 | 30.89 | |
草地 | 13.20 | 0.13 | 1922 | 1.71 | |
水域 | 171.23 | 1.71 | 25883 | 23.03 | |
建设用地 | 1506.69 | 15.07 | 37249 | 33.14 | |
区域3 | 耕地 | 8038.12 | 80.38 | 23190 | 10.97 |
林地 | 528.19 | 5.28 | 93143 | 44.04 | |
草地 | 33.61 | 0.34 | 7139 | 3.38 | |
水域 | 245.32 | 2.45 | 10750 | 5.08 | |
建设用地 | 1151.26 | 11.51 | 76346 | 36.10 | |
未利用地 | 3.51 | 0.04 | 913 | 0.43 |
区域 | 景观组分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变异系数 |
---|---|---|---|---|---|
区域1 | 耕地 | 63.36 | 36.56 | 55.84 | 5.93 |
草地 | 33.97 | 23.60 | 25.62 | 5.01 | |
水域 | 2.20 | 0.28 | 1.78 | 13.69 | |
建设用地 | 28.29 | 11.25 | 15.87 | 15.09 | |
未利用地 | 1.49 | 0.06 | 0.92 | 52.17 | |
区域2 | 耕地 | 96.42 | 81.87 | 87.04 | 3.48 |
林地 | 2.28 | 0.92 | 1.53 | 19.40 | |
草地 | 0.25 | 0.03 | 0.11 | 36.87 | |
水域 | 2.02 | 0.80 | 1.54 | 13.65 | |
建设用地 | 15.07 | 0.92 | 9.79 | 32.01 | |
区域3 | 耕地 | 94.54 | 73.26 | 80.62 | 4.89 |
林地 | 5.27 | 0.18 | 3.03 | 47.36 | |
草地 | 0.34 | 0.04 | 0.15 | 36.04 | |
水域 | 17.92 | 0.06 | 6.52 | 75.80 | |
建设用地 | 12.01 | 4.99 | 9.66 | 21.02 | |
未利用地 | 0.04 | 0.02 | 0.02 | 46.54 |
区域 | 景观组分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变异系数 |
---|---|---|---|---|---|
区域1 | 耕地 | 63.36 | 36.56 | 55.84 | 5.93 |
草地 | 33.97 | 23.60 | 25.62 | 5.01 | |
水域 | 2.20 | 0.28 | 1.78 | 13.69 | |
建设用地 | 28.29 | 11.25 | 15.87 | 15.09 | |
未利用地 | 1.49 | 0.06 | 0.92 | 52.17 | |
区域2 | 耕地 | 96.42 | 81.87 | 87.04 | 3.48 |
林地 | 2.28 | 0.92 | 1.53 | 19.40 | |
草地 | 0.25 | 0.03 | 0.11 | 36.87 | |
水域 | 2.02 | 0.80 | 1.54 | 13.65 | |
建设用地 | 15.07 | 0.92 | 9.79 | 32.01 | |
区域3 | 耕地 | 94.54 | 73.26 | 80.62 | 4.89 |
林地 | 5.27 | 0.18 | 3.03 | 47.36 | |
草地 | 0.34 | 0.04 | 0.15 | 36.04 | |
水域 | 17.92 | 0.06 | 6.52 | 75.80 | |
建设用地 | 12.01 | 4.99 | 9.66 | 21.02 | |
未利用地 | 0.04 | 0.02 | 0.02 | 46.54 |
区域 | 景观组分 | 最大值/(个/100 hm2) | 最小值/(个/100 hm2) | 平均值/(个/100 hm2) | 变异系数/% |
---|---|---|---|---|---|
区域1 | 耕地 | 9.18 | 2.94 | 3.88 | 17.84 |
草地 | 16.32 | 9.89 | 10.53 | 8.32 | |
水域 | 3.47 | 0.94 | 1.17 | 34.04 | |
建设用地 | 12.24 | 7.45 | 9.22 | 11.56 | |
未利用地 | 2.32 | 0.36 | 1.73 | 36.19 | |
区域2 | 耕地 | 1.26 | 0.06 | 0.79 | 37.44 |
林地 | 6.14 | 3.47 | 4.50 | 16.97 | |
草地 | 0.33 | 0.16 | 0.21 | 11.77 | |
水域 | 5.10 | 2.03 | 2.67 | 11.58 | |
建设用地 | 5.11 | 2.04 | 3.77 | 10.79 | |
区域3 | 耕地 | 2.36 | 0.33 | 1.69 | 38.09 |
林地 | 9.32 | 1.24 | 7.01 | 27.47 | |
草地 | 0.71 | 0.08 | 0.40 | 37.17 | |
水域 | 3.06 | 0.38 | 0.84 | 45.90 | |
建设用地 | 8.16 | 5.44 | 7.20 | 11.15 | |
未利用地 | 0.09 | 0.01 | 0.05 | 44.11 |
区域 | 景观组分 | 最大值/(个/100 hm2) | 最小值/(个/100 hm2) | 平均值/(个/100 hm2) | 变异系数/% |
---|---|---|---|---|---|
区域1 | 耕地 | 9.18 | 2.94 | 3.88 | 17.84 |
草地 | 16.32 | 9.89 | 10.53 | 8.32 | |
水域 | 3.47 | 0.94 | 1.17 | 34.04 | |
建设用地 | 12.24 | 7.45 | 9.22 | 11.56 | |
未利用地 | 2.32 | 0.36 | 1.73 | 36.19 | |
区域2 | 耕地 | 1.26 | 0.06 | 0.79 | 37.44 |
林地 | 6.14 | 3.47 | 4.50 | 16.97 | |
草地 | 0.33 | 0.16 | 0.21 | 11.77 | |
水域 | 5.10 | 2.03 | 2.67 | 11.58 | |
建设用地 | 5.11 | 2.04 | 3.77 | 10.79 | |
区域3 | 耕地 | 2.36 | 0.33 | 1.69 | 38.09 |
林地 | 9.32 | 1.24 | 7.01 | 27.47 | |
草地 | 0.71 | 0.08 | 0.40 | 37.17 | |
水域 | 3.06 | 0.38 | 0.84 | 45.90 | |
建设用地 | 8.16 | 5.44 | 7.20 | 11.15 | |
未利用地 | 0.09 | 0.01 | 0.05 | 44.11 |
区域 | 景观组分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变异系数/% |
---|---|---|---|---|---|
区域1 | 耕地 | 99.25 | 95.00 | 98.92 | 0.55 |
草地 | 99.39 | 91.43 | 97.88 | 1.38 | |
水域 | 96.63 | 20.53 | 91.26 | 12.47 | |
建设用地 | 99.28 | 86.10 | 95.50 | 3.42 | |
未利用地 | 79.02 | 20.53 | 69.00 | 20.79 | |
区域2 | 耕地 | 99.99 | 99.94 | 99.97 | 0.01 |
林地 | 64.31 | 30.81 | 60.52 | 5.85 | |
草地 | 86.21 | 22.82 | 72.08 | 19.86 | |
水域 | 79.44 | 56.19 | 74.51 | 5.98 | |
建设用地 | 98.96 | 59.51 | 94.48 | 7.57 | |
区域3 | 耕地 | 99.99 | 99.90 | 99.98 | 0.02 |
林地 | 90.97 | 50.65 | 77.27 | 15.61 | |
草地 | 70.40 | 57.04 | 64.06 | 4.09 | |
水域 | 99.34 | 22.88 | 94.93 | 14.77 | |
建设用地 | 94.75 | 70.72 | 91.32 | 3.99 | |
未利用地 | 73.70 | 19.96 | 57.19 | 24.29 |
区域 | 景观组分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变异系数/% |
---|---|---|---|---|---|
区域1 | 耕地 | 99.25 | 95.00 | 98.92 | 0.55 |
草地 | 99.39 | 91.43 | 97.88 | 1.38 | |
水域 | 96.63 | 20.53 | 91.26 | 12.47 | |
建设用地 | 99.28 | 86.10 | 95.50 | 3.42 | |
未利用地 | 79.02 | 20.53 | 69.00 | 20.79 | |
区域2 | 耕地 | 99.99 | 99.94 | 99.97 | 0.01 |
林地 | 64.31 | 30.81 | 60.52 | 5.85 | |
草地 | 86.21 | 22.82 | 72.08 | 19.86 | |
水域 | 79.44 | 56.19 | 74.51 | 5.98 | |
建设用地 | 98.96 | 59.51 | 94.48 | 7.57 | |
区域3 | 耕地 | 99.99 | 99.90 | 99.98 | 0.02 |
林地 | 90.97 | 50.65 | 77.27 | 15.61 | |
草地 | 70.40 | 57.04 | 64.06 | 4.09 | |
水域 | 99.34 | 22.88 | 94.93 | 14.77 | |
建设用地 | 94.75 | 70.72 | 91.32 | 3.99 | |
未利用地 | 73.70 | 19.96 | 57.19 | 24.29 |
区域 | 景观水平指数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变异系数/% |
---|---|---|---|---|---|
区域1 | PD/(个/100 hm2) | 41.83 | 24.85 | 26.55 | 7.82 |
PAFRAC | 1.50 | 1.39 | 1.48 | 0.84 | |
CONTAG/% | 53.13 | 42.60 | 47.69 | 3.43 | |
DIVISION | 1.00 | 0.81 | 0.98 | 3.14 | |
SHDI | 1.15 | 0.94 | 1.07 | 3.72 | |
SHEI | 0.72 | 0.58 | 0.67 | 3.69 | |
区域2 | PD/(个/100 hm2) | 14.33 | 11.16 | 11.93 | 7.41 |
PAFRAC | 1.36 | 1.17 | 1.35 | 1.94 | |
CONTAG/% | 87.91 | 72.93 | 77.19 | 3.70 | |
DIVISION | 0.79 | 0.07 | 0.43 | 51.49 | |
SHDI | 0.56 | 0.19 | 0.48 | 14.71 | |
SHEI | 0.35 | 0.14 | 0.30 | 14.23 | |
区域3 | PD/(个/100 hm2) | 21.15 | 9.00 | 17.18 | 21.65 |
PAFRAC | 1.44 | 1.25 | 1.43 | 1.89 | |
CONTAG/% | 86.31 | 69.86 | 72.44 | 4.79 | |
DIVISION | 0.44 | 0.11 | 0.35 | 17.76 | |
SHDI | 0.79 | 0.23 | 0.67 | 15.88 | |
SHEI | 0.44 | 0.17 | 0.38 | 14.04 |
区域 | 景观水平指数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变异系数/% |
---|---|---|---|---|---|
区域1 | PD/(个/100 hm2) | 41.83 | 24.85 | 26.55 | 7.82 |
PAFRAC | 1.50 | 1.39 | 1.48 | 0.84 | |
CONTAG/% | 53.13 | 42.60 | 47.69 | 3.43 | |
DIVISION | 1.00 | 0.81 | 0.98 | 3.14 | |
SHDI | 1.15 | 0.94 | 1.07 | 3.72 | |
SHEI | 0.72 | 0.58 | 0.67 | 3.69 | |
区域2 | PD/(个/100 hm2) | 14.33 | 11.16 | 11.93 | 7.41 |
PAFRAC | 1.36 | 1.17 | 1.35 | 1.94 | |
CONTAG/% | 87.91 | 72.93 | 77.19 | 3.70 | |
DIVISION | 0.79 | 0.07 | 0.43 | 51.49 | |
SHDI | 0.56 | 0.19 | 0.48 | 14.71 | |
SHEI | 0.35 | 0.14 | 0.30 | 14.23 | |
区域3 | PD/(个/100 hm2) | 21.15 | 9.00 | 17.18 | 21.65 |
PAFRAC | 1.44 | 1.25 | 1.43 | 1.89 | |
CONTAG/% | 86.31 | 69.86 | 72.44 | 4.79 | |
DIVISION | 0.44 | 0.11 | 0.35 | 17.76 | |
SHDI | 0.79 | 0.23 | 0.67 | 15.88 | |
SHEI | 0.44 | 0.17 | 0.38 | 14.04 |
[1] |
刘海燕. GIS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 1995(S1):105-111.
doi: 10.11821/xb1995S1012 |
[2] |
刘丽娟, 李小玉, 何兴元. 流域尺度上的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1, 31(19):5460-5465.
|
[3] |
赵琛, 覃林, 谭玲. 近十年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J]. 绿色科技, 2014(4):60-62.
|
[4] |
张艳芳, 任志远. 基于不同尺度的干旱区城市景观生态研究——以陕西榆林市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03(3):175-179.
|
[5] |
张金茜. 凉城县景观格局及其脆弱性时空变化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19.
|
[6] |
|
[7] |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 过程、尺度与等级(第2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06-120.
|
[8] |
申卫军, 邬建国, 林永标, 等. 空间粒度变化对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3(12):2506-2519.
|
[9] |
刘媛媛, 刘学录. 甘肃永登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空间尺度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4):1221-1228.
doi: 10.13287/j.1001-9332.201604.017 |
[10] |
张韧璎, 刘学录. 天水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幅度效应研究[J]. 生态科学, 2019, 38(3):80-89.
|
[11] |
吕志强, 吴志峰, 张景华. 基于最佳分析尺度的广州市景观格局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4):89-92.
|
[12] |
汪桂芳, 穆博, 宋培豪, 等. 基于无人机航测的漯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尺度效应[J]. 生态学报, 2018, 38(14):5158-5169.
|
[13] |
王璐, 袁艳斌, 董恒, 等.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20, 29(1):96-103.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0.01.2018370 |
[14] |
徐雯雯, 董雪婷, 张志东, 等. 塞罕坝地区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 49(1):106-111,116.
|
[15] |
陈雷, 刘玉龙, 李宝强, 等. 基于3S技术的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尺度效应变化研究[J]. 能源环境保护, 2014, 28(5):28-32.
|
[16] |
胡荣明, 杜嵩, 李朋飞, 等.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分析[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 15(9):1011-1018.
|
[17] |
王涛, 禄鑫, 肖彩霞. 红枫湖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尺度效应敏感性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 2019, 44(4):81-88.
|
[18] |
钟德燕, 常庆瑞.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3):192-197,194.
|
[19] |
吕富荣, 韩镇, 邓龙云, 等. 黄淮海平原降雨和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28(6):1-8.
|
[20] |
张玲玲, 赵永华, 殷莎, 等.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岷江干旱河谷景观格局梯度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 34(12):3276-3284.
|
[21] |
|
[22] |
靖娟利, 王永锋. 广西都安县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5, 35(2):330-334.
|
[23] |
|
[24] |
|
[25] |
龚建周, 夏北成. 区域土地覆被景观特征的幅度效应及其变异规律[J]. 资源科学, 2007(4):97-102.
|
[26] |
吕一河, 傅伯杰. 生态学中的尺度及尺度转换方法[J]. 生态学报, 2001(12):2096-2105.
|
[27] |
黄越, 王鹏, 叶均艳. 干旱绿洲区景观格局结构的空间尺度效应——以宁夏青铜峡市为例[J]. 农业科学研究, 2018, 39(4):38-44.
|
[1] | 边熇, 朱冰冰, 黎珩, 王蓉. 基于CiteSpace的景观连通性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1): 157-164. |
[2] | 张莹, 叶宝鉴, 朱志鹏, 姚雄. 福建省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1): 96-105. |
[3] | 刘立文, 段永红, 徐立帅, 袁晓梅. 黄土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和顺县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2): 90-96. |
[4] | 梁世杰, 李良涛, 张晓华, 王耀, 周月康, 马传宇. 青崖寨保护区村级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基于无人机三维电子沙盘的参与式访谈[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1): 151-159. |
[5] | 孙丽娜, 董爱晶, 宫月. 基于三生空间的乡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黑龙江省明水县永兴镇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5): 156-164. |
[6] | 陈珊珊, 臧淑英, 孙丽. 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以松嫩平原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 74-80. |
[7] | 王琦,王晓娜,牟惟勇,路斌. 黄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9): 81-85. |
[8] | 潘端云,安明态,徐 建,黄 郎. 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6): 61-68. |
[9] | 党国锋,秦雯. 陇南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4): 154-164. |
[10] | 易海杰,张 丽,罗 维,王 瑶,杨 剑,李红举,周 同,冯兆忠. 1990-2013年洋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粒度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9): 83-95. |
[11] | 姚兴柱,白根川,管清琛. 成都平原边缘洪雅县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与景观格局[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8): 65-70. |
[12] | 阿迪力江.库尔班,楚新正. 新疆喀拉库勒湖区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7): 78-84. |
[13] | 唐文刚,孙伟晔,范占永.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7): 159-164. |
[14] | ──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例,龙涛,刘学录,黄万状. 基于系统耦合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5): 132-138. |
[15] | 任 婕,陈传明.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2): 206-21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