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5): 63-68.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226
王立禹(), 杨峰山, 付海燕, 葛志坚, 苑明睿, 刘春光(
)
收稿日期:
2024-03-25
修回日期:
2024-07-11
出版日期:
2025-02-15
发布日期:
2025-02-1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王立禹,男,1999年出生,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除草剂倍量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Tel:0451-86608586,E-mail:2231695@s.hlju.edu.cn。
基金资助:
WANG Liyu(), YANG Fengshan, FU Haiyan, GE Zhijian, YUAN Mingrui, LIU Chunguang(
)
Received:
2024-03-25
Revised:
2024-07-11
Published:
2025-02-15
Online:
2025-02-11
摘要: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在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共同维持着全球的碳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功能。首先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植物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碳循环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体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凋落物的分解、植物地上部分分泌物的分泌和植物所产生的根际效应。其中植物所产生的根际效应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碳循环的影响又体现在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分泌以及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共生。最后又将植物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碳循环的影响途径进行了总结。通过综述植物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碳循环的影响,可以深化对土壤碳循环的理解,为未来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基础。
王立禹, 杨峰山, 付海燕, 葛志坚, 苑明睿, 刘春光. 植物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碳循环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63-68.
WANG Liyu, YANG Fengshan, FU Haiyan, GE Zhijian, YUAN Mingrui, LIU Chunguang. Influence of Plants on Soil Microbial Mediated Carbon Cycling[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5): 63-68.
[1] |
陈庆强, 沈承德, 易惟熙, 等.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6):46-54.
|
[2] |
|
[3] |
|
[4] |
蒋婧, 宋明华.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在调控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8):979-988.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10.08.011 |
[5] |
刘中良, 宇万太.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2):447-455.
|
[6] |
徐嘉晖, 孙颖, 高雷, 等.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2):222-230.
|
[7] |
杨黎芳, 李贵桐. 土壤无机碳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1, 42(4):986-990.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冯虎元, 程国栋, 安黎哲.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J]. 冰川冻土, 2004,(4):411-419.
|
[14] |
严程, 梅娟, 赵由才. 好氧甲烷氧化菌及其工程应用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22, 38(4):1322-1338.
|
[15] |
翟俊, 马宏璞, 陈忠礼, 等. 湿地甲烷厌氧氧化的重要性和机制综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9):3506-3514.
|
[16] |
林荣呈, 杨文强, 王柏臣, 等. 光合作用研究若干前沿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 51(10):1376-1384.
|
[17] |
盛阳阳, 徐秀美, 张巧红, 等. 光合作用碳同化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合成生物学, 2022, 3(5):870-883.
doi: 10.12211/2096-8280.2022-019 |
[18] |
|
[19] |
|
[20] |
doi: 10.1007/s11120-010-9593-1 pmid: 20821265 |
[21] |
王雨, 武军凯, 肖啸, 等. 果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J]. 河北果树, 2022,(3):1-2.
|
[22] |
|
[23] |
|
[24] |
王相娥, 薛立, 谢腾芳. 凋落物分解研究综述[J]. 土壤通报, 2009, 40(6):1473-1478.
|
[25] |
李志安, 邹碧, 丁永祯, 等. 森林凋落物分解重要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4(6):77-83.
|
[26] |
宋文婕, 梁誉正, 陶贞, 等.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3, 38(12):1213-1223.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23.076 |
[27] |
|
[28] |
|
[29] |
胡亚林, 汪思龙, 黄宇, 等. 凋落物化学组成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5,(10):2662-2668.
|
[30] |
|
[31] |
曾青, 熊超, 尹梅, 等. 植物微生物组生态功能与群落构建过程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23, 31(4):186-202.
|
[32] |
张甜甜, 郑炳松, 袁虎威, 等.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合成与代谢途径及其释放与感知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3, 35(6):1068-1080.
|
[33] |
胡书婧, 张汝民.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植物适应胁迫及生理生态中的作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6):1378-1387.
|
[34] |
李春霞, 吴兴彪, 靳亚忠. 根系代谢物介导的植物-微生物互作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22, 62(9):3318-3328.
|
[35] |
|
[36] |
|
[37] |
|
[38] |
徐程, 谷峰, 王瑶, 等. 土壤团聚体和水分动态在3种植被覆盖下的关系[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1):68-74.
|
[39] |
孟林, 陈淑燕, 毛培春, 等. 3种薰衣草光合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草地学报, 2014, 22(3):653-65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3.032 |
[40] |
吴林坤, 林向民, 林文雄. 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3):298-310.
doi: 10.3724/SP.J.1258.2014.00027 |
[41] |
周倩, 黄安诚. 植物根系化合物调控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 56(11):2288-2295.
|
[42] |
|
[43] |
鲁莽. 植物根系及其分泌物对微生物生长及活性的影响[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 29(3):18-21.
|
[44] |
|
[45] |
王树起, 韩晓增, 乔云发. 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7(6):1219-1226.
|
[46] |
|
[47] |
|
[48] |
丁娜, 林华, 张学洪, 等. 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22, 53(5):1212-1219.
|
[49] |
|
[50] |
doi: 10.1128/AEM.01055-16 pmid: 27084023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庞志强, 余迪求. 干旱胁迫下的植物根系-微生物互作体系及其应用[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 56(2):109-126.
|
[56] |
李凤霞, 王长军. 土壤氮素转化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8, 59(4):37-40.
|
[57] |
doi: S0966-842X(15)00246-2 pmid: 26612499 |
[1] | 孙广涛, 包桂荣, 邰继承, 萨如拉, 刘乃嘉, 于淼, 李安宁. 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7-12. |
[2] | 岳开心, 王佳琦, 刘乃新. 干旱胁迫下甜菜种子萌发响应转录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3): 114-122. |
[3] | 唐旭, 田辉, 张浩冉, 柴国华, 吴秀文. 外源L-天门冬氨酸纳米钙对镉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 98-108. |
[4] | 刘佳, 黄大荣, 尧美英, 刘硕, 张玉萍, 张国薇. 2个杏栽培品种需冷量差异的分子机制探索[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 33-41. |
[5] | 郑剑超, 李明, 董飞. 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对番茄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48-54. |
[6] | 陈晶伟, 马居奎, 高方园, 张成玲, 杨冬静, 唐伟, 谢逸萍, 孙厚俊. 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甘薯薯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8-13. |
[7] | 陈睿, 崔泽远, 李志, 耿贵, 於丽华. AM真菌对连作土壤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1-8. |
[8] | 马娜, 任宇翔. 基于多特征的BP神经网络多种植物叶片病害识别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4): 158-164. |
[9] | 宋国英, 边巴卓玛, 刘国一.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沙生植物资源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5): 56-63. |
[10] | 刘晓东, 李玉平, 姜佩庆, 李柯, 孙逢毅, 戴义立, 刘静, 徐昪. 林草间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状况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5): 64-69. |
[11] | 逯盼盼, 王国权, 刘飞飞, 李嘉欣, 王龙贺, 李卫国, 周锋, 刘润强.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苗期性状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5): 14-19. |
[12] | 张丽慧, 冯丹, 白变霞, 晋婷婷, 任嘉红. 款冬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接种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4): 33-41. |
[13] | 胡星晨, 张耀元, 窦志, 周建, 高辉.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3): 11-17. |
[14] | 王丹, 杜衍红, 刘传平, 王向琴. 东南景天与甜玉米套种对镉污染农田修复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3): 118-122. |
[15] | 马式太, 王峰, 成琪璐, 倪金洋, 俞巧钢, 李聪, 张圆圆, 刘海天, 杨艳, 马军伟. 海藻寡糖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3): 86-9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