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广才, 常旭虹, 王德梅, 等. 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 作物杂志, 2018(4):1-7.
|
[2] |
赵广才, 常旭虹, 王德梅, 等. 中国小麦生产发展潜力研究报告[J]. 作物杂志, 2012(3):1-5.
|
[3] |
雷俊, 张健, 赵福年, 等. 春小麦开花期光合参数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的响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31(6):1151-1159.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2.06.010
|
[4] |
王妍, 张晓龙, 石嘉丽, 等. 中国冬小麦主产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 30(5):723-734.
|
[5] |
张凯, 张勃, 王润元, 等. CO2浓度升高对半干旱区春小麦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2):223-232.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1.02.001
|
[6] |
SHI X L, CHEN J J, DING H, et al. Winter wheat yield estimation based on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random forest: a case study in Henan Province,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24, 34(2):342-356.
|
[7] |
IPCC.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21.
|
[8] |
齐月, 赵鸿, 雷俊, 等.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 41(1):193-200.
|
[9]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1.
|
[10] |
郭康军, 邹春辉, 余卫东, 等. 2023年河南冬小麦成熟期连阴雨强度综合评估[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 47(1):97-104.
|
[11] |
姚玉璧, 杨金虎, 肖国举, 等. 气候变暖对西北雨养农业及农业生态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7):257-266.
|
[12] |
赵鸿, 王润元, 尚艳, 等. 粮食作物对高温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阈值研究进展与展望[J]. 干旱气象, 2016, 34(1):1-1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1-0001S51
|
[13] |
LOBELL D B, SCHLENKER W, COSTA-ROBERTS J. Climate trends and global crop production since 1980[J]. Science, 2011, 333(6042):616-620.
doi: 10.1126/science.1204531
pmid: 21551030
|
[14] |
ASSENG S, EWERT F, MARTRE P, et al. Rising temperatures global wheat production[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5, 5(2):143-147.
|
[15] |
李文旭, 吴政卿, 雷振生, 等. 河南省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的影响特征[J]. 作物杂志, 2021(1):124-134.
|
[16] |
方文松, 王纪军, 王秀萍. 基于极值概率分布的河南冬小麦晚霜冻时空分布特征[J].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41(3):370-378.
|
[17] |
肖登攀, 陶福禄, 沈彦俊, 等. 华北平原冬小麦对过去30年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22(4):430-438.
|
[18] |
国家气象局.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3.
|
[19] |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175-181.
|
[20] |
符淙斌, 王强.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 大气科学, 1992, 16(4):482-492.
|
[21] |
徐丽梅, 郭英, 刘敏, 等. 1957—2008年沿海河流域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J]. 资源科学, 2011, 33(5):995-1001.
|
[22] |
卢珊, 张宏芳, 屈直, 等. 1961—2015年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事件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 41(2):77-85.
|
[23] |
郭建平, 高素华. 浓度与土壤干旱对植物体内硫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1):108-110.
|
[24] |
王桂芝, 陆金帅, 陈克垚, 等. 基于HP滤波的气候产量分离方法探讨[J]. 中国农业气象, 2014, 35(2):195-199.
|
[25] |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农业求资源有效性的影响评估[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6.
|
[26] |
张强, 邓振镛, 赵映东, 等.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8, 28(3):1210-218.
|
[27] |
赵鸿, 王润元, 王鹤龄, 等.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区域差异[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6):636-641.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07.06.0636
|
[28] |
万信, 王润元. 气候变化对陇东冬小麦生态影响特征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25(4):80-84.
|
[29] |
车少静, 智利辉, 冯立辉. 气候变暖对石家庄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26(3):180-183.
|
[30] |
余卫东, 赵国强, 陈怀亮.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生育期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07, 28(1):9-12.
|
[31] |
周林, 王汉杰, 朱红伟.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4(2):76-82.
|
[32] |
周广胜, 郭建平, 霍治国, 等. 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