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璐璐, 黄雨, 傅玉凡, 等. 甘薯淀粉相关性状变异性的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2):39-47. 
											 											 | 
										
																													
																						| [2] | 
																						 
											  李国良, 张鸿, 林赵淼, 等. 叶菜型甘薯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特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5(10):43-53. 
											 											 | 
										
																													
																						| [3] | 
																						 
											  刘亚军, 逯昀, 王文静, 等. 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对连作甘薯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4(3):168-174. 
											 											 | 
										
																													
																						| [4] | 
																						 
											  谢一芝, 郭小丁, 贾赵东, 等. 中国食用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J].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34(6):1419-1424. 
											 											 | 
										
																													
																						| [5] | 
																						 
											  苏一钧, 董玲霞, 王娇, 等. 菜用和观赏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1):57-64. 
											 											 | 
										
																													
																						| [6] | 
																						 
											  孟羽莎, 赖齐贤. 观赏甘薯的应用及展望[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12):2181-2184,22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91206    
																																															 											 | 
										
																													
																						| [7] | 
																						 
											  项超, 沈升法, 季志仙, 等. 浙薯系列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甘薯品种系谱和品质性状分析[J]. 核农学报, 2020, 34(1):36-44.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20.01.0036    
																																															 											 | 
										
																													
																						| [8] | 
																						 
											  周志林, 唐君, 曹清河, 等. 淀粉专用型甘薯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J].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36(2):277-283. 
											 											 | 
										
																													
																						| [9] | 
																						 
											  刘庆昌. 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 科技导报, 2004, 22(9):21. 
											 											 | 
										
																													
																						| [10] | 
																						 
											  蒋玉峰, 马代夫.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甘薯产业和学科发展[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4(3):23-27. 
											 											 | 
										
																													
																						| [11] | 
																						 
											  林金虎, 林子龙, 黄艳霞, 等. 龙岩市甘薯种业现状[J]. 园艺与种苗, 2022, 42(10):71-73. 
											 											 | 
										
																													
																						| [12] | 
																						 
											  张小红, 鄢铮. 4种覆盖物对甘薯鲜薯和薯干产量的影响[J]. 福建农业科技, 2021, 52(5):45-49. 
											 											 | 
										
																													
																						| [13] | 
																						 
											  潘祥华, 林丛发, 卓敏, 等. 甘薯新品种福宁薯14号的选育[J]. 中国种业, 2015(7):50-51. 
											 											 | 
										
																													
																						| [14] | 
																						 
											  郭达伟. 高产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龙薯601’选育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30(8):754-758. 
											 											 | 
										
																													
																						| [15] | 
																						 
											  林子龙, 郭其茂, 陈根辉, 等. 高产优质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33(3):248-253. 
											 											 | 
										
																													
																						| [16] | 
																						 
											  贾赵东, 马佩勇, 边小峰, 等.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6的选育及主要生产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12):251-254. 
											 											 | 
										
																													
																						| [17] | 
																						 
											  郭达伟, 陈红玉, 梁金平.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龙薯116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鉴定[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0(4):33-36. 
											 											 | 
										
																													
																						| [18] | 
																						 
											  曾燕楠, 赵韩伟, 程润东, 等. 赏食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37[J]. 中国种业, 2024(6):183-186. 
											 											 | 
										
																													
																						| [19] | 
																						 
											  郭其茂, 杨立明, 林子龙, 等. 2001—2010年福建省审定甘薯新品种的亲本选用与育种效果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36):12879-12880,12897. 
											 											 | 
										
																													
																						| [20] | 
																						 
											  杨爱梅.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商薯11[J]. 中国种业, 2015(7):72-73. 
											 											 | 
										
																													
																						| [21] | 
																						 
											  孟凡奇, 刘志坚, 张勇跃, 等.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漯薯11的选育[J]. 种子, 2017(11):106-108. 
											 											 | 
										
																													
																						| [22] | 
																						 
											  戴起伟, 钮福祥, 孙健, 等. 我国甘薯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18(3):201-209.  
											 												 
																									doi: 10.13304/j.nykjdb.2015.544    
																																															 											 | 
										
																													
																						| [23] | 
																						 
											  江阳, 孙成均. 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 12(4):56-61. 
											 											 | 
										
																													
																						| [24] | 
																						 
											  王萌, 解晓红, 解红娥, 等. 桔黄肉早熟鲜食型甘薯新品种‘运薯9801’的选育[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7):24-2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927    
																																															 											 | 
										
																													
																						| [25] | 
																						 
											  王芳, 乔帅, 杨松涛, 等. 淀粉型甘薯‘川薯231’的选育和优势特性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16-2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