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中虎, 晏月明, 庄巧生, 等.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6):1091-1101.
|
[2] |
赵振东, 刘建军, 刘爱峰, 等. 高产面包馒头兼用型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77.
|
[3] |
孙正娟, 曲毅, 程敦公, 等. “十二五”山东省选育小麦新品种(系)品质状况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48(10):12-19.
|
[4] |
刘鑫, 王晓曦, 史建芳. 配麦和配粉在专用粉生产中的应用[J]. 现代面粉工业, 2001(1):1-4.
|
[5] |
贾祥祥, 李秀玲, 王圣宝, 等. 生产中配麦(配粉)技术的研究状况[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 6:9-11.
|
[6] |
王光侠. 以面团流变性来控制小麦的用途并配麦[J]. 面粉通讯, 2007, 2:10-11.
|
[7] |
李兴林, 徐风, 马传喜, 等. 中国面包小麦品种搭配品质的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0, 9:1-3.
|
[8] |
杨学举, 陈笑娟, 张彩英, 等. 小麦面粉对面团强度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08, 23(3):34-37.
|
[9] |
张国权, 魏益民, 欧阳韶晖, 等. 方便面用小麦粉配麦配粉研究[J]. 中国商办工业, 2000, 3:49-51.
|
[10] |
刘鑫, 王晓曦, 史建芳, 等. 配麦和配粉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0, 7:16-19.
|
[11] |
康志钰, 尚勋武, 王建军, 等. 高产优质面包用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0号配麦特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23(1):21-24.
|
[12] |
梁静, 陈俊, 万根文, 等. 强筋与弱筋小麦配麦面粉及馒头和面条品质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105, 24(5):34-40.
|
[13] |
高路. 西农979及远丰175的配麦配粉效应分析[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23.
|
[14] |
昝香存, 许为钢, 王会伟, 等. 郑麦7698加工品质及配粉特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35(5):650-654.
|
[15] |
于章龙, 刘瑞, 宋昱, 等. 优质强筋小麦与运黑101复配粉的面包品质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37(5):632-638.
|
[16] |
刘爱峰, 程敦公, 李豪圣, 等. 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配粉效应及馒头制作品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9):52-57.
|
[17] |
刘爱峰, 宋建民, 赵振东, 等. 糯小麦配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烘烤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6):902-907.
|
[18] |
刘爱峰, 王灿国, 程敦公, 等. 添加糯小麦粉对小麦粉及其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7, 38(3):94-100.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703016
|
[19] |
邹琦, 梁作勤. 小麦高矮混播的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6(1):71-81.
|
[20] |
CHRISTINA C, RANDY W. Winter wheat blends (mixtures) produce a yield advantage in North Carolina[J]. Agronomy journal, 2008, 100(1):169-177.
|
[21] |
陈企村, 朱有勇, 李振岐, 等. 不同品种混种对小麦产量及条锈病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1):29-33.
|
[22] |
王秀娜, 段霞瑜, 周益林. 小麦品种多样性对白粉病及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41(3):285-294.
|
[23] |
汪建来, 孔令聪, 曹承富, 等. 小麦品种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6):947-948.
|
[24] |
蒋曦龙, 王澜, 乔月彤, 等. 混播对黄淮海8个主推小麦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和籽粒锌浓度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53(4):34-40.
|
[25] |
刘爱峰, 曹新有, 王灿国, 等. 优质强筋小麦济麦44面包相关品质的配粉效应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10):45-49.
|
[26] |
刘建军, 何中虎, 赵振东, 等. 小麦品质性状与干白面条品质参数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2, 28(6):738-742.
|
[27] |
DUBIN H J, WOLFE M S. Comparative behavior of three wheat cultivars and mixtures in India, Nepal and Pakistan[J]. Field crop Research, 1994, 39(2/3):71-83.
|
[28] |
MARTIN J M, ALEXANDER W L. Intergenotypic competition in bi- blends of spring wheat[J]. Can.j.plant sci., 1986, 66(4):871-876.
|
[29] |
NEWTON A C, SWANSTON J S. Crop diversity-new opportunities for low-input industrial crop[J]. Environment, 2004(1):154-156.
|
[30] |
朱统泉, 吴大付, 王子君, 等. 小麦种内混作研究进展[J]. 耕作与栽培, 2014(5):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