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丽, 韩立红, 周继华, 周吉红, 祝宁, 王俊英, 曹彩红, 何秉青. 藜麦菜用品种筛选及刈割可行性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1): 31-37. |
[2] |
赵佼娇, 哀建国. 杉木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征对氮沉降的短期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9): 67-73. |
[3] |
沐婵, 钱荣青, 杨绍聪, 姚照兵, 张钟, 李成春, 申文智, 费勇. 种植关键技术对‘灿烂’蓝莓叶片黄化症的矫治效果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7): 49-53. |
[4] |
高文礼, 再努尔·吐尔逊, 桑钰, 马晓东.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氮素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7): 53-58. |
[5] |
程智超, 王文浩, 李梦莎, 隋心, 尹伟平, 李国富. 基于CiteSpace的氮沉降知识图谱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 158-164. |
[6] |
王蕾, 王庆贵.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的自然影响因素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24): 72-77. |
[7] |
徐萌, 王庆贵, 闫国永, 邢亚娟. 增温和施氮对小兴安岭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4): 46-53. |
[8] |
张玉革,王皓然,冯雪,姜勇. 不同使用年限设施土壤DTPA浸提态铜和锌的剖面分异[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3): 105-110. |
[9] |
毛晋花,邢亚娟,王庆贵. 外源碳氮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5): 54-60. |
[10] |
邢虎成,谭松林,张英,揭雨成,赵紫云. 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大麦鲜草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1): 1-4. |
[11] |
王美溪,刘珂艺,邢亚娟. 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关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0): 111-117. |
[12] |
斯达,穆麟,赵红凯,魏仲珊,李志才,张志飞. 高温刈割时期对非秋眠紫花苜蓿再生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 89-94. |
[13] |
罗维,邢亚娟,王庆贵. 氮沉降对北方森林土壤氮收支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2): 98-107. |
[14] |
王桂良,王守红,寇祥明,张家宏,何榕,毕建花,朱凌宇,杨建春,王艳. 刈割次数对林下黑麦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6): 93-98. |
[15] |
陕红. 有机物料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32): 7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