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仝春艳, 马驿, 杨振忠 , 等. 基于角度指数的油菜叶片等效水厚度估算研究[J]. 核农学报, 2019,33(1):187-198. | 
																													
																						| [2] | 汪波, 宋丽君, 王宗凯 , 等. 我国饲料油菜种植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40(5):695-701. | 
																													
																						| [3] | 马振君 . 门源县发展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青海农技推广, 2004(3):14-16. | 
																													
																						| [4] | 赵邑尘, 薛泉宏, 白霜 , 等. 青海高寒地区油菜地土壤中放线菌组成及拮抗性放线菌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7(7):176-182. | 
																													
																						| [5] | Hati K M, Swarup A.Singh D, Misra A. K . Long-term continuous cropping, fertilisation, and manuring effects 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a sandy loam soil[J].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2006,44(5):487-495. | 
																													
																						| [6] | Liu X, Herbert S J, Hashemi A M, Zhang X .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o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carbon transformation-a review[J]. Plant Soil and Environment, 2006,52(12):531-543. | 
																													
																						| [7] | 印保林 . 油菜连作高产的配套措施[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0(2):23. | 
																													
																						| [8] | 吴波, 孙华明, 刘建军 . 湘西北丘岗地油菜花生免耕连作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223-225. | 
																													
																						| [9] | 辛存岳 . 青海春油菜连作区田间草害成因及可持续治理对策[A]. 成卓敏.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 [10] | 朱亚琼, 关正翾, 郑伟 , 等. 混播种类和群体结构对豆禾牧草混播系统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8,27(10):1-14. | 
																													
																						| [11] | 祁军, 郑伟, 张鲜花 , 等. 不同豆禾混播模式的草地生产性能[J]. 草业科学, 2016,33(1):116-128. | 
																													
																						| [12] | 施建军, 马玉寿, 董全民 , 等. 人工调控对三江源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8,26(4):907-916. | 
																													
																						| [13] | 姜胜男, 张淑艳, 刘殿鹏 . 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46(26):38-40,43. | 
																													
																						| [14] | 郑伟, 朱进忠, 加娜尔古丽 , 等. 不同混播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11,33(5):45-52. | 
																													
																						| [15] | 郑伟, 朱进忠, 加娜尔古丽 . 不同混播方式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J]. 草业学报, 2012,21(6):242-251. | 
																													
																						| [16] | 文振海, 惠彦军 . 河北坝上建立牧草-油料作物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技术[J]. 中国草地, 1996(1):27-30. | 
																													
																						| [17] | 成慧, 常生华, 陈先江 , 等. 引黄灌区模拟轮牧对春小麦、燕麦和黑麦饲草生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5,24(6):92-98. | 
																													
																						| [18] | 张生权 . 门源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途径[J]. 青海农技推广, 2016(1):32-33. | 
																													
																						| [19] | 杜高唐, 王金芬, 姜慧新 , 等. 间作配置对苏丹草与野生大豆间作性能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0,27(10):121-127. | 
																													
																						| [20] | 韦贞伟, 陈超, 熊先勤 , 等. 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5,32(2):258-262. | 
																													
																						| [21] | 宋莉, 韩上, 席莹莹 , 等.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36(2):231-237. | 
																													
																						| [22] | 王焕 . 小麦、蚕豆和油菜对向日葵列当和泰艽化感作用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 
																													
																						| [23] | 杨海婧, 田丰, 马永清 , 等. 小麦、蚕豆和油菜浸提液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45(5):145-148. | 
																													
																						| [24] | 李茹, 陈国奇, 张玉华 , 等. 油菜和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应用[J]. 江苏农业学报, 2018,34(2):293-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