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Vol. 39 ›› Issue (7): 146-152.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2-0288
钟俊文1(), 王正浩2, 马丽娟2, 时向东1, 丁松爽1(
)
收稿日期:
2022-04-14
修回日期:
2022-09-07
出版日期:
2023-03-05
发布日期:
2023-03-15
通讯作者:
丁松爽,女,1982年出生,河南南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烟草学。Tel:0371-63555713,E-mail:作者简介:
钟俊文,男,1997年出生,江西赣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烟草栽培生理生化。E-mail:junwenzhongjia@163.com。
基金资助:
ZHONG Junwen1(), WANG Zhenghao2, MA Lijuan2, SHI Xiangdong1, DING Songshuang1(
)
Received:
2022-04-14
Revised:
2022-09-07
Online:
2023-03-05
Published:
2023-03-15
摘要:
文章阐述了晾烟调制过程中内含物的主要变化时期和变化结果,对2种主要晾烟(白肋烟和雪茄烟)的调制工艺进行了归纳,总结了目前晾烟调制过程中应用的各种简便的温湿度调控技术。认为目前关于晾烟调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白肋烟,雪茄烟调制方面的研究较少且集中在雪茄烟调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规律、调制方式和调控技术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方面。今后需对雪茄烟调制过程中内含物的转化机理、调制期细胞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和微生物群落演化及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优化调制工艺,制定雪茄烟调制的各项标准。
钟俊文, 王正浩, 马丽娟, 时向东, 丁松爽. 晾烟调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7): 146-152.
ZHONG Junwen, WANG Zhenghao, MA Lijuan, SHI Xiangdong, DING Songshuang. Research Progress of Air-curing Tobacco Modulation[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3, 39(7): 146-152.
烟叶主要内含物 | 主要转化时期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
白肋烟 | 雪茄烟 | 白肋烟 | 雪茄烟 | ||||
碳水化合物 | 淀粉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降低30%以上 | 结束时淀粉为2~4 mg/g | [ | |
总糖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变褐期 | 减少75.5% | 下降50%~70% | [ | ||
还原糖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变褐期 | 减少79.6% | 结束时含量在1%以下 | [ | ||
含氮化合物 | 总氮 | 萎蔫期、变黄期 | 变黄期、变褐期 | 降至2%~3% | 降至2%~5% | [ | |
蛋白质 | 变色期 | 变色期 | 降幅60% | 降幅4%~18% | [ | ||
硝酸盐 | 萎蔫期、变黄期 | 变黄期、变褐期 | 无显著变化 | 整体变化不大 | [ | ||
烟碱 | 变黄期 | 变黄期 | 下降20%~50% | 结束时3%~5% | [ | ||
中性 致香气物质 | 苯丙氨酸转化产物 | 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整体上升 | 整体上升 | [ | |
棕色化产物 | 变黄期、变褐期 | 变褐期 | 在致香物质中含量最低 | 21 d时达到最大 | [ | ||
西柏烷类降解产物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除新植二烯外含量最高 | 在致香物质中含量较低 | [ | ||
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整体上升 | 除新植二烯外含量最高 | [ | ||
叶绿素降解产物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占挥发性香气70%以上 | 整体呈上升含量最高 | [ | ||
色素 | 叶绿素a | 萎蔫期 | 萎蔫期 | 降解至0.1%以下 | 可降解90% | [ | |
叶绿素b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几乎降解完全 | 几乎降解完全 | [ | ||
类胡萝卜素 | 萎蔫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变化平缓,降解量少 | 变化平缓,降解量少 | [ |
烟叶主要内含物 | 主要转化时期 |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
---|---|---|---|---|---|---|---|
白肋烟 | 雪茄烟 | 白肋烟 | 雪茄烟 | ||||
碳水化合物 | 淀粉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降低30%以上 | 结束时淀粉为2~4 mg/g | [ | |
总糖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变褐期 | 减少75.5% | 下降50%~70% | [ | ||
还原糖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变褐期 | 减少79.6% | 结束时含量在1%以下 | [ | ||
含氮化合物 | 总氮 | 萎蔫期、变黄期 | 变黄期、变褐期 | 降至2%~3% | 降至2%~5% | [ | |
蛋白质 | 变色期 | 变色期 | 降幅60% | 降幅4%~18% | [ | ||
硝酸盐 | 萎蔫期、变黄期 | 变黄期、变褐期 | 无显著变化 | 整体变化不大 | [ | ||
烟碱 | 变黄期 | 变黄期 | 下降20%~50% | 结束时3%~5% | [ | ||
中性 致香气物质 | 苯丙氨酸转化产物 | 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整体上升 | 整体上升 | [ | |
棕色化产物 | 变黄期、变褐期 | 变褐期 | 在致香物质中含量最低 | 21 d时达到最大 | [ | ||
西柏烷类降解产物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除新植二烯外含量最高 | 在致香物质中含量较低 | [ | ||
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整体上升 | 除新植二烯外含量最高 | [ | ||
叶绿素降解产物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占挥发性香气70%以上 | 整体呈上升含量最高 | [ | ||
色素 | 叶绿素a | 萎蔫期 | 萎蔫期 | 降解至0.1%以下 | 可降解90% | [ | |
叶绿素b | 萎蔫期、变黄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几乎降解完全 | 几乎降解完全 | [ | ||
类胡萝卜素 | 萎蔫期 | 萎蔫期、变黄期 | 变化平缓,降解量少 | 变化平缓,降解量少 | [ |
[1] |
宫长荣. 烟草调制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280-281.
|
[2] |
孙福山, 徐秀红, 宫长荣. 烟草调制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A].中国烟草学会.2009—2010烟草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C]. 2010:9.
|
[3] |
蔡斌, 耿召良, 高华军, 等. 国产雪茄原料生产技术研究现状[J]. 中国烟草学报, 2019, 25(6):110-119.
|
[4] |
左天觉, 朱尊权. 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3:171-412.
|
[5] |
张倩颖, 罗诚, 李东亮, 等. 雪茄烟叶调制及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烟草学报, 2020, 26(4):1-6.
|
[6] |
周冀衡. 烟草生理与生物化学[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6:247-368.
|
[7] |
薛进东. 白肋烟调制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D].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8] |
时向东, 顾会战, 汪文杰, 等. 调制过程中温度对雪茄外包皮烟叶碳水化合物动态变化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2):133-136.
|
[9] |
顾会战. 调制温湿度条件对雪茄外包皮烟叶生理变化与理化特性的影响[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06.
|
[10] |
刘博远, 赵松超, 李一凡, 等. 不同成熟度雪茄烟晾制过程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4):192-201.
doi: 10.13304/j.nykjdb.2019.0411 |
[11] |
卢绍浩, 张嘉雯, 赵喆, 等. 晾制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20, 26(4):26-34.
|
[12] |
胡建斌, 尹永强. 我国主要晾晒烟调制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A].广西烟草学会.广西烟草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3.
|
[13] |
柴家荣, 李天飞, 杨宏光, 等. 晾制期间白肋烟TN86淀粉酶活性、淀粉及糖类的变化[J]. 烟草科技, 2002(9):21-24.
|
[14] |
范宁波, 蔡斌, 张瑞娜, 等. 雪茄烟叶晾制过程色素降解和膜脂过氧化对颜色变化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21, 27(2):102-108.
|
[15] |
宫长荣, 袁红涛, 周义和, 等.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与淀粉酶活性的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 2001(2):11-13.
|
[16] |
尹启生, 胡晨曦. 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调制工艺的确定[J]烟草科技, 2002(10):19-22,33.
|
[17] |
李章海, 柴家荣, 雷丽萍, 等. 不同晾制阶段白肋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J]. 中国烟草科学, 1998(3):38-39.
|
[18] |
张锐新. 移栽期施氮量及晾制密度对海南雪茄烟品质影响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8.
|
[19] |
林开创, 王旭锋, 曾代龙, 等. 雪茄外包皮烟叶成熟期间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25(7):60-62,68.
|
[20] |
徐世杰, 王洁, 王慧方, 等. 调制过程中不同温湿度条件对海南雪茄茄衣烟叶质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48(1):29-34.
|
[21] |
柳昕, 景延秋, 张豹林, 等. 不同晾制湿度对白肋烟常规化学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43(11):151-155.
|
[22] |
李章海, 刘贯山, 王晓荣, 等.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烟叶外观变化与内在变化关系的研究[J]. 烟草科技, 1999(6):37-39.
|
[23] |
|
[24] |
杨焕文, 刘彦中, 崔明午, 等. 深色晾烟晾制过程中一些重要化学成分的变化[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4):399-402.
|
[25] |
|
[26] |
高林, 李进平, 杨春雷, 等.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J]. 烟草科技, 2006(3):44-47.
|
[27] |
王旭锋. 浙江桐乡茄衣调制和发酵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质量特色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3.
|
[28] |
张嘉雯, 卢绍浩, 赵铭钦, 等. 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2):165-173.
|
[29] |
杨焕文, 李永忠, 刘彦中, 等. 白肋烟晾制中亚硝胺及前体物质的变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5):50-54.
|
[30] |
李宗平, 覃光炯, 陈茂胜, 等. 不同调制方法对烟草烟碱转化及TSNA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10):1268-1276.
|
[31] |
周骏. 降低国产白肋烟、马里兰烟TSNAs含量关键技术研究[Z].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11-18.
|
[32] |
|
[33] |
|
[34] |
邓弋戈, 丁松爽, 时向东, 等. 晾制密度对雪茄烟主要含氮化合物变化规律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5):168-175.
|
[35] |
范宁波, 蔡斌, 张瑞娜, 等. 雪茄烟叶晾制过程色素降解和膜脂过氧化对颜色变化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21, 27(2):102-108.
|
[36] |
宋朝鹏. 白肋烟晾制过程中主要生理变化和收晾处理对品质的影响[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04.
|
[37] |
高娅北, 钟秋, 王松峰, 等. 雪茄茄衣晾制过程中烟叶颜色和含水量变化及其相关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9, 40(2):57-63,72.
|
[38] |
李林林, 胡希, 时向东, 等. 栽培与调制措施对晾晒烟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14):12-14,31.
|
[39] |
柴家荣, 李天飞, 杨宏光, 等. 晾制期间白肋烟TN90叶绿体色素降解动态及呼吸强度的变化[J]. 烟草科技, 2004(5):32-35.
|
[40] |
廖晓玲, 李青诚, 杨春雷. 白肋烟香气物质的积累与调制条件的关系[J].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5(2):10-13.
|
[41] |
吴鸣, 赵明月, 谢剑平, 等. 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白肋烟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J]. 烟草科技, 2002(9):8-16.
|
[42] |
卢绍浩, 张嘉雯, 赵铭钦, 等. 晾制温度对雪茄烟叶多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3):18-26.
|
[43] |
卢绍浩, 张嘉雯, 赵铭钦, 等. 晾制密度对雪茄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代谢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 2021, 42(1):92-97.
|
[44] |
景延秋, 刘晓迪, 李怀奇, 等. 不同晾制湿度对白肋烟有机酸含量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5):452-456.
|
[45] |
谭波. 排湿设施对白肋烟晾制质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25(6):59-61.
|
[46] |
戢飞, 丁才夫, 吴宝成, 等. 适应高山烟区的白肋烟晾制模式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8):7-14.
|
[47] |
周海燕, 史宏志, 徐发华, 等. 晾制环境温湿度差异对白肋烟香气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13, 19(2):47-53.
|
[48] |
高远峰, 钱祖坤, 文光红, 等. 晾烟房温湿度调节装置对马里兰烟晾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12):3146-3148,3158.
|
[49] |
李进平, 杨春雷, 樊凯孝, 等. 湿度对白肋烟晾制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05(7):35-37.
|
[50] |
尤开勋, 秦拥政, 王琼, 等. 新型白肋烟晾制干筋辅助加温设施的设计[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24):6389-6393.
|
[51] |
高林, 李进平, 杨春雷, 等. 不同湿度条件下白肋烟晾制期间烟叶水分的变化[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6):576-579.
|
[52] |
金敖熙. 优质雪茄烟生产技术[M].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1982:23-42.
|
[53] |
闫克玉, 赵铭钦. 烟草原料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306-313.
|
[54] |
韩富根. 烟草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68-183.
|
[55] |
高林, 李进平, 杨春雷, 等. 不同湿度条件下白肋烟调制期间烟叶矿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8):1443-1445.
|
[56] |
柴家荣, 李天飞, 杨宏光, 等. 白肋烟TN86晾制期可溶性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Pro、MDA含量动态初探[J]. 中国烟草科学, 2003(4):40-42.
|
[57] |
周迪, 孙雨琦, 史宏志, 等. 16个雪茄烟品种的烟碱转化率及与发酵后烟叶TSNAs含量的关系[J]. 中国烟草学报, 2020, 26(4):18-25.
|
[58] |
李宗平, 杨春雷, 陈茂胜, 等. 晾制温湿度对白肋烟生物碱含量和烟碱转化的影响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2009, 15(4):61-64.
|
[59] |
蔡联合, 尹启生, 李宗平, 等. 晾制湿度对白肋烟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08(6):46-50.
|
[60] |
|
[61] |
|
[62] |
|
[63] |
李青诚, 廖晓玲, 李进平, 等. 白肋烟香气物质与感官质量及调制条件的关系[J]. 烟草科技, 2005(8):24-27.
|
[64] |
柴家荣, 雷丽萍, 杨树军, 等. 优质白肋烟栽培调制技术[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S1):134-137.
|
[65] |
李小波. 增温排湿晾房对白肋烟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285-288.
|
[66] |
李章海, 柴家荣, 宋利民, 等. 白肋烟晾制期间晾房昼夜温湿度变化测定[J]. 烟草科技, 2001(10):42-43.
|
[67] |
陈秋芳, 韩其新, 苏东赢, 等. 不同变黄期温度对白肋烟叶质量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00(10):5-6.
|
[68] |
杨春雷, 袁国林, 李进平, 等. 白肋烟晾房内温湿度调控设施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 2007(3):21-23.
|
[69] |
秦艳青, 李爱军, 范静苑, 等. 优质雪茄茄衣生产技术探讨[J].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24(7):101-103.
|
[70] |
李爱军, 秦艳青, 代惠娟, 等. 国产雪茄烟叶科学发展刍议[J]. 中国烟草学报, 2012, 18(1):112-114.
|
[71] |
任天宝, 赵铭钦, 刘国顺, 等. 印尼雪茄烟叶生产技术考察及对中国雪茄发展的启示[J]. 热带农业科学, 2017, 37(3):89-93.
|
[72] |
王洁. 海南茄衣采收成熟度及调制发酵技术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5.
|
[73] |
时向东, 张晓娟, 王卫武, 等. 栽培密度对雪茄外包皮烟叶片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05(2):40-42.
|
[74] |
王德宝, 史宏志, 杨兴有, 等. 不同晾房晾制期间温湿度差异及对白肋烟品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6):1405-1411.
|
[75] |
李东霞, 何正川, 杨兴有, 等. 不同规格白肋烟晾房对晾制期间温湿度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5, 5(11):85-90.
doi: 10.11923/j.issn.2095-4050.2014-xb0816 |
[76] |
舒照鹤, 尹虎成, 潘广为, 等. 密集型晾房的建造与应用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4):580-583.
|
[77] |
刘博远, 赵松超, 李一凡, 等. 不同成熟度雪茄烟晾制过程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4):192-201.
doi: 10.13304/j.nykjdb.2019.0411 |
[78] |
卢瑞琳, 刘路路, 胡希, 等. 不同采收时间对雪茄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50(10):51-59.
|
[79] |
刘慧, 赵松超, 武志勇, 等. 不同采收方式对雪茄烟上部叶晾制效果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21, 27(3):65-72.
|
[80] |
汪安云. 不同晾房对白肋烟特有亚硝胺含量影响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5):612-615.
|
[81] |
史宏志, 杨兴有, 周开绪, 等. 不同晾房晾制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10(3):113-117.
doi: 10.7668/hbnxb.2010.03.025 |
[82] |
史宏志, 焦爽, 谢子发, 等. 不同晾房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生物碱和总氮含量的变化[J]. 西南农业学报, 2008(6):1574-1578.
|
[83] |
周海燕, 史宏志, 孙军伟, 等. 物理保湿对宾川白肋烟上部叶调制及其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7(1):26-31,42.
|
[1] | 徐嘉宝, 宋珂, 倪岳, 史锋厚, 韩彪, 鲁仪增, 沈永宝. 淹水胁迫对墨西哥落羽杉苗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5): 49-54. |
[2] | 李谣, 杨智茹, 程景颢, 李杰, 王涛, 张凯, 张国松, 尹绍武. 低氧胁迫和复氧对长吻鮠鳃组织低氧应答基因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 107-116. |
[3] | 卢倩倩, 冯琳骄, 王爽, 古力扎提·包尔汗, 褚韧, 周龙. 复合盐碱胁迫对鲜食葡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62-70. |
[4] | 罗志明, 覃伟, 尹炯, 李银煳, 张荣跃, 李俊. 甘蔗种质对甘蔗蓟马的耐害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107-112. |
[5] | 王硕, 贾潇倩, 何璐, 李浩然, 王红光, 何建宁, 李东晓, 房琴, 李瑞奇. 作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及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调控措施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9): 31-44. |
[6] | 杨瑞卿, 梁晶, 施凯峰, 沈青云, 赵昀, 石杨, 严巍. 化学药剂对行道树悬铃木球果的形态和生理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 26-30. |
[7] | 张瑞玖, 马恢, 籍立杰, 任德志, 李双东, 张耀辉, 王莉红. 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品种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34-39. |
[8] | 郑植尹, 王芳. 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及解剖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8): 14-24. |
[9] | 孙璐, 冯国军, 刘大军, 杨晓旭, 刘畅, 闫志山. 超干处理延长菜豆种子寿命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4): 64-70. |
[10] | 柴芃沛, 韩锁义, 崔梦杰, 郭俊佳, 黄冰艳, 董文召, 张新友. 花生籽仁抗黄曲霉菌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0): 89-97. |
[11] | 姜露露, 于坤, 刘冬冬, 王军武, 包兴成, 郑重. 干旱胁迫对无花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8): 62-67. |
[12] | 范七君, 陈传武, 刘萍, 牛英, 唐艳, 邓崇岭. 树冠覆膜对沙糖橘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2): 57-62. |
[13] | 张妞, 王东, 赵远征, 项鹏, 邱廷艳, 赵鑫, 高腾达, 高志超, 周洪友.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8): 138-146. |
[14] | 张金凤, 陈佩珍, 孙晓波, 胡兴峰, 季孔庶. 干旱对马尾松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1): 32-38. |
[15] | 杜卓, 路运才. 玉米抗旱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33): 7-1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