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25): 81-88.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725
叶鸿雁1(), 赵梓含2, 刘春晖1, 岳士忠3, 王瑞萍3(
)
收稿日期:
2023-10-11
修回日期:
2024-04-20
出版日期:
2024-09-05
发布日期:
2024-08-2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叶鸿雁,女,2002年出生,山东聊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水体污染评估。通信地址:253023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E-mail:2733804159@qq.com。
基金资助:
YE Hongyan1(), ZHAO Zihan2, LIU Chunhui1, YUE Shizhong3, WANG Ruiping3(
)
Received:
2023-10-11
Revised:
2024-04-20
Published:
2024-09-05
Online:
2024-08-27
摘要:
为探究微囊藻毒素(MCs)研究领域的知识主题演化历程及研究热点,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基于CiteSpace软件对MCs的研究动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年度发文量来看,MCs的研究受到学者大量、持续的关注,研究论文多发表于环境化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期刊,其中《水生生物学报》为载文量最多的期刊。关键词分析表明,MCs研究涉及内容较广,包括MCs毒性、检测、降解和时空分布等方面,其中MCs的生物降解及其毒性效应是研究的热点,MCs对草鱼器官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是研究的前沿领域。MCs相关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1993—1999年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以MCs的分离纯化、对肝脏的毒性效应和饮用水中MCs浓度研究为主;2000—2011年该领域研究热度提升,并呈现出多个研究方向,其中以MCs的生物降解和检测为主,并对MCs的毒性效应及环境分布相关领域进行了拓展性研究;2012—2021年继续对MCs含量的检测及其毒性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效表达MCs降解基因的工程菌或建立稳定性好且降解效率高的微生物群落,研发加快生物降解的催化剂,研究环境相关浓度MCs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叶鸿雁, 赵梓含, 刘春晖, 岳士忠, 王瑞萍.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5): 81-88.
YE Hongyan, ZHAO Zihan, LIU Chunhui, YUE Shizhong, WANG Ruiping. Research Progress in Microcystins by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25): 81-88.
关键词 | 频次 | 中介中心性 | 年份 |
---|---|---|---|
微囊藻 | 51 | 0.33 | 1994 |
生物降解 | 35 | 0.12 | 2002 |
固相萃取 | 34 | 0.09 | 2001 |
藻毒素 | 25 | 0.21 | 2001 |
富营养化 | 24 | 0.12 | 1995 |
太湖 | 23 | 0.10 | 1996 |
饮用水 | 23 | 0.13 | 2002 |
毒性 | 20 | 0.13 | 1993 |
生长 | 19 | 0.08 | 1999 |
降解 | 18 | 0.04 | 2005 |
关键词 | 频次 | 中介中心性 | 年份 |
---|---|---|---|
微囊藻 | 51 | 0.33 | 1994 |
生物降解 | 35 | 0.12 | 2002 |
固相萃取 | 34 | 0.09 | 2001 |
藻毒素 | 25 | 0.21 | 2001 |
富营养化 | 24 | 0.12 | 1995 |
太湖 | 23 | 0.10 | 1996 |
饮用水 | 23 | 0.13 | 2002 |
毒性 | 20 | 0.13 | 1993 |
生长 | 19 | 0.08 | 1999 |
降解 | 18 | 0.04 | 2005 |
[1] |
|
[2] |
doi: 10.1007/s00204-019-02524-4 pmid: 31350576 |
[3] |
|
[4] |
|
[5] |
|
[6] |
|
[7] |
doi: 10.3390/toxins7083224 pmid: 26295260 |
[8] |
余丽, 朱广伟, 孔繁翔, 等. 巢湖微囊藻毒素异构体组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J]. 湖泊科学, 2019, 31(3):700-713.
|
[9] |
袁丽娟, 廖且根, 张莉, 等. 鄱阳湖微囊藻毒素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关系[J]. 环境科学, 2018, 39(1):450-459.
|
[10] |
|
[11] |
万翔, 邰义萍, 王瑞, 等. 洱海水华期间饮用水源区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LR的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6):2040-2047.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doi: S0041-0101(18)30306-4 pmid: 30003917 |
[21] |
丁勤, 许锴, 刘剀剡, 等. 基于文献计量法分析微囊藻毒素毒性研究的热点及趋势(1998—2017)[A].// 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第六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摘要[C]. 2018:93-94.
|
[22] |
王东军, 朱青青, 余静寅, 等. 基于CiteSpace的舌诊客观化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23):283-291.
|
[23] |
李靖宇, 程景民, 贺培凤, 等. 基于文献挖掘视角的组学研究脉络梳理[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8, 27(3):44-49.
|
[24] |
|
[25] |
|
[26] |
陈刚, 俞顺章, 卫国荣, 等. 肝癌高发区不同饮用水类型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6(1):8-11.
|
[27] |
|
[28] |
|
[29] |
胡智泉, 刘永定. 微囊藻毒素在细长聚球藻中的积累及其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1:23-27.
|
[30] |
尹黎燕, 黄家权, 沈强, 等. 微囊藻毒素在沉水植物苦草中的积累[J]. 水生生物学报, 2004, 2:151-154.
|
[31] |
张玮, 赵以军, 孙茜, 等. 浮水草本浮萍对微囊藻毒素影响的试验[J].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1:85-90.
|
[32] |
pmid: 18067935 |
[33] |
doi: 10.1016/s0304-4165(98)00107-x pmid: 9838216 |
[34] |
|
[35] |
|
[36] |
闫海, 邓义敏, 邹华, 等. 降解微囊藻毒素菌种的筛选和活性研究[J]. 环境科学, 2004, 25(6):49-53.
|
[37] |
李仁辉, 何振荣, 何家菀, 等. 中国新记录蓝藻—绿色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1993, 3:282-284.
|
[38] |
何家菀, 李络平, 俞家禄, 等. 我国产毒微囊藻的新发现—惠氏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1996, 2:192-194.
|
[39] |
徐立红, 张甬元, 陈国胜, 等. 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1997, 2:185-186.
|
[40] |
陈加平, 徐立红, 张甬元. 微囊藻毒素对鱼组织匀浆液蛋白磷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1998(1):95-97.
|
[41] |
张占英, 俞顺章, 陈传炜. 微囊藻毒素LR对DNA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损伤效应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 2:4-7.
|
[42] |
林长高, 刘林, 王辉, 等. 基于RNA-Seq技术分析微囊藻毒素-LR对草鱼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 44(1):166-174.
|
[43] |
|
[44] |
doi: 10.3390/md11072643 pmid: 23880934 |
[1] | 肖鸿勇, 王丽红, 阴长发, 黄建华, 陈洪凡, 兰波, 杨迎青. 芝麻茎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8): 119-125. |
[2] | 刘迪, 施秋萍, 蒋琴杰, 唐鑫, 李黄开媚, 安丰轩, 陈恩海. 基于CiteSpace的杀虫剂对昆虫亚致死效应研究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35-143. |
[3] | 王雨菡, 陈莲, 张培珍, 李高聪, 王振江, 唐翠明, 林森, 罗国庆, 钟建武, 李智毅, 王圆.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44-154. |
[4] | 张喆, 雷雪双, 刘志, 李兆华, 张劲.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的福寿螺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55-164. |
[5] | 刘迪, 汤胡欣, 蒋琴杰, 周亚男, 唐鑫, 安丰轩, 马婷婷, 李黄开媚. 基于Citespace的农业害虫斜纹夜蛾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110-121. |
[6] | 张述伟, 宗营杰, 黄琳丽, 何婷, 刘成洪, 徐红卫, 郭慧敏. 近十年国内外藜麦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145-152. |
[7] | 王莹, 李娟, 孙雪梅. 菊芋HtMYB2基因VIGS体系构建与功能验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4): 116-121. |
[8] | 葛志坚, 杨峰山, 李昆, 付海燕, 刘春光. 草甘膦概况及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68-74. |
[9] | 胡新飒. 鱼体重金属残留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139-145. |
[10] | 周天美, 陆静, 李梦琳, 翟维杰, 施林林, 陆长婴, 董林林. 不同类型农膜使用对温室土壤养分和辣椒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61-68. |
[11] | 石悦琪, 叶广彬, 孙珊珊, 葛菁萍. 聚乙烯(PE)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69-77. |
[12] | 甘国娟, 刘秀, 罗赵慧, 梁萍, 杨景竣, 李进华, 田红灯. 互花米草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大数据可视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135-145. |
[13] | 李博文, 毛雪, 姜威, 孔祥辉, 夏海华. 黑木耳降血糖的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 143-151. |
[14] | 兰波, 肖苏军, 胡铭, 况虹敏, 张露, 肖鸿勇, 陈洪凡, 杨迎青, 阴长发.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9): 133-141. |
[15] | 李宾妮, 王鹏飞, 董秀丽, 赖贝贝, 赵梦丽, 徐秋芳, 邱巍. 基于CiteSpace的禾谷孢囊线虫研究态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9): 154-16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