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31): 119-125.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116
李菁博1(), 李心竹1, 李永强2, 高岚3(
), 周明洁3(
)
收稿日期:
2024-02-20
修回日期:
2024-08-13
出版日期:
2024-11-05
发布日期:
2024-11-04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李菁博,男,1980年出生,北京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保护。通信地址: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北京市植物园管理处,E-mail:Lijingbo@chnbg.com。
基金资助:
LI Jingbo1(), LI Xinzhu1, LI Yongqiang2, GAO Lan3(
), ZHOU Mingjie3(
)
Received:
2024-02-20
Revised:
2024-08-13
Published:
2024-11-05
Online:
2024-11-04
摘要:
笔者纠正了“3种牡丹(芍药)病毒”的过时观点,统计、分析了国际上共计17种病毒侵染牡丹、芍药的情况,回顾了国内学者对牡丹、芍药病毒病的研究成果,包括对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侵染、为害牡丹、芍药的调查,近年来新发现的牡丹卷叶相关病毒(peony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PLRaV)等多种侵染牡丹、芍药的新病毒,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等已知病毒侵染牡丹、芍药的寄主新纪录,利用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技术研究牡丹、芍药基因功能等一系列研究。目前国内牡丹病毒病基础研究仍然存在多方面不足,如国家级课题专项资助机会少,对传统牡丹、芍药栽培中心病毒病发生本底情况不明,对病毒侵染、传播机制研究不深入等;在病毒病检测与诊断技术应用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如基层的技术人员对病害诊断知识更新不及时,对病毒病的分子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不全面。由此提出应用分子检测技术开展全国范围的牡丹病毒病普查、开始牡丹病毒病的危险性分析和风险管理等有益建议。
李菁博, 李心竹, 李永强, 高岚, 周明洁. 牡丹病毒病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1): 119-125.
LI Jingbo, LI Xinzhu, LI Yongqiang, GAO Lan, ZHOU Mingjie. Research Progress on Viral Diseases of Peony[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31): 119-125.
病毒中文名 | 病毒中文名 | 所属科名 | 报道地点 | 参考文献 |
---|---|---|---|---|
烟草脆裂病毒 | tobacco rattle virus (TRV) | Virgaviridae | 日本 | [ |
新西兰、立陶宛 | [ | |||
美国、中国 | [ | |||
草莓潜隐环斑病毒 | strawberry latent ringspot virus (SLRSV) | Secoviridae | 芬兰 | [ |
悬钩子环斑病毒 | raspberry ringspot virus (RRSV) | Secoviridae | 芬兰 | [ |
苜蓿花叶病毒 | alfalfa mosaic virus (AMV) | Bromoviridae | 意大利 | [ |
柑橘叶斑驳病毒 | citrus leaf blotch virus (CLBV) | Betaflexiviridae | 美国 | [ |
黄瓜花叶病毒 |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 Bromoviridae | 法国 | [ |
番茄斑萎病毒 |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 | Bunyaviridae | 美国 | [ |
苏铁坏死矮化病毒 | cycas necrotic stunt virus (CNSV) | Secoviridae | 新西兰、美国 | [ |
韩国、日本 | [ | |||
剪秋萝斑驳病毒 | lychnis mottle virus (LycMoV) | Secoviridae | 美国 | [ |
亚马逊百合温和斑驳病毒 | Amazon lily mild mottle virus (ALiMMV) | Bromoviridae | 美国 | [ |
葡萄线性病毒 | grapevine line pattern virus (GLPV) | Bromoviridae | 中国 | [ |
苹果茎沟病毒 | 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 Betaflexiviridae | 中国 | [ |
牡丹黄化相关柑橘属病毒 | peony yellowing-associated citrivirus (PYaCV) | Betaflexiviridae | 中国 | [ |
牡丹乙型线形病毒1 | peony betaflexivirus 1 (PeV1) | Betaflexiviridae | 中国 | [ |
牡丹卷叶相关病毒 | peony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PLRaV) | Closteroviridae | 中国 | [ |
龙胆属Kobu-sho相关病毒 | gentian Kobu-sho-associated virus (GKaV) | Flaviviridae | 美国、荷兰 | [ |
葡萄卷叶相关病毒3 | grapevine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3 (GLRaV-3) | Closteroviridae | 乌克兰 | [ |
病毒中文名 | 病毒中文名 | 所属科名 | 报道地点 | 参考文献 |
---|---|---|---|---|
烟草脆裂病毒 | tobacco rattle virus (TRV) | Virgaviridae | 日本 | [ |
新西兰、立陶宛 | [ | |||
美国、中国 | [ | |||
草莓潜隐环斑病毒 | strawberry latent ringspot virus (SLRSV) | Secoviridae | 芬兰 | [ |
悬钩子环斑病毒 | raspberry ringspot virus (RRSV) | Secoviridae | 芬兰 | [ |
苜蓿花叶病毒 | alfalfa mosaic virus (AMV) | Bromoviridae | 意大利 | [ |
柑橘叶斑驳病毒 | citrus leaf blotch virus (CLBV) | Betaflexiviridae | 美国 | [ |
黄瓜花叶病毒 |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 Bromoviridae | 法国 | [ |
番茄斑萎病毒 |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 | Bunyaviridae | 美国 | [ |
苏铁坏死矮化病毒 | cycas necrotic stunt virus (CNSV) | Secoviridae | 新西兰、美国 | [ |
韩国、日本 | [ | |||
剪秋萝斑驳病毒 | lychnis mottle virus (LycMoV) | Secoviridae | 美国 | [ |
亚马逊百合温和斑驳病毒 | Amazon lily mild mottle virus (ALiMMV) | Bromoviridae | 美国 | [ |
葡萄线性病毒 | grapevine line pattern virus (GLPV) | Bromoviridae | 中国 | [ |
苹果茎沟病毒 | 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 Betaflexiviridae | 中国 | [ |
牡丹黄化相关柑橘属病毒 | peony yellowing-associated citrivirus (PYaCV) | Betaflexiviridae | 中国 | [ |
牡丹乙型线形病毒1 | peony betaflexivirus 1 (PeV1) | Betaflexiviridae | 中国 | [ |
牡丹卷叶相关病毒 | peony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PLRaV) | Closteroviridae | 中国 | [ |
龙胆属Kobu-sho相关病毒 | gentian Kobu-sho-associated virus (GKaV) | Flaviviridae | 美国、荷兰 | [ |
葡萄卷叶相关病毒3 | grapevine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3 (GLRaV-3) | Closteroviridae | 乌克兰 | [ |
植物种类 | 研究的靶标基因 | 主要研究完成单位 | 报道时间 | 参考文献 |
---|---|---|---|---|
牡丹 | PsUF3GT、PsUF5GT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18年 | [ |
凤丹 | PoPDS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9年 | [ |
芍药 | PlWRKY13 | 山东农业大学 | 2019年 | [ |
芍药 | PlWRKY65 | 山东农业大学 | 2020年 | [ |
芍药 | PlDELLA | 山东农业大学 | 2020年 | [ |
牡丹 | PoMYBs | 青岛农业大学 | 2021年 | [ |
牡丹 | PsGSTF3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2022年 | [ |
芍药 | PlTDC、PlCOMT1 | 扬州大学 | 2022年 | [ |
牡丹 | PsmiR172b | 青岛农业大学 | 2023年 | [ |
植物种类 | 研究的靶标基因 | 主要研究完成单位 | 报道时间 | 参考文献 |
---|---|---|---|---|
牡丹 | PsUF3GT、PsUF5GT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18年 | [ |
凤丹 | PoPDS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9年 | [ |
芍药 | PlWRKY13 | 山东农业大学 | 2019年 | [ |
芍药 | PlWRKY65 | 山东农业大学 | 2020年 | [ |
芍药 | PlDELLA | 山东农业大学 | 2020年 | [ |
牡丹 | PoMYBs | 青岛农业大学 | 2021年 | [ |
牡丹 | PsGSTF3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2022年 | [ |
芍药 | PlTDC、PlCOMT1 | 扬州大学 | 2022年 | [ |
牡丹 | PsmiR172b | 青岛农业大学 | 2023年 | [ |
[1] |
李时珍. 本草纲目(点校本)第一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852.
|
[2] |
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会. 中国作物遗传资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021-1035.
|
[3] |
胡公洛, 于美娥, 张淑玲. 洛阳牡丹、芍药病虫害简报[J]. 豫西农专学报, 1992, 12(1):61.
|
[4] |
俞思佳, 张佐双, 雷增普, 等. 北京地区牡丹和芍药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3, 15(2):103-108.
|
[5] |
张秀琪, 刘松誉, 杨一舟, 等. 北京月季病原病毒的高通量测序鉴定和RT-PCR检测[J]. 植物病理学报, 2021, 51(4):525-535.
|
[6] |
郝凤, 晁晴, 田六胜, 等. 河南开封与湖北荆门地区菊花病毒病的检测与比较分析[J]. 河南农业, 2021(23):13-15.
|
[7] |
庇隆. 花木病虫害[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338.
|
[8] |
韩金声. 花卉病害防治[M]. 昆明: 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5-66.
|
[9] |
英汉植物病理学词汇编辑委员会. 英汉植物病理学词汇[M].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0:272.
|
[10] |
英汉植物病理学词汇编辑委员会. 英汉植物病理学词汇[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01.
|
[11] |
方中达. 中国农业植物病害[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611.
|
[12] |
卢希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35.
|
[13] |
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221-222.
|
[14] |
伊建平, 贺杰, 单长卷. 常见植物病害防治原理与诊治[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134-135.
|
[15] |
孙小茹, 郭芳, 李留振. 观赏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94.
|
[16] |
王莲英, 袁涛. 牡丹花[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92.
|
[17] |
中国牡丹全书编纂委员会. 中国牡丹全书上[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74.
|
[18] |
李嘉珏. 中国牡丹与芍药[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86.
|
[19] |
于梅娥, 徐敬杰, 吕金刚, 等. 牡丹病虫害种类的研究[J]. 检验检疫科学, 2002, 12(6):44-46.
|
[20] |
康业斌, 商鸿生, 董苗菊. 洛阳地区牡丹病害研究概况[A].//见:彭友良.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62-366.
|
[21] |
杨瑞先, 刘萍, 方站民, 等. 牡丹病害研究现状及展望[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11):138-143.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10.11.037 |
[22] |
薛杰, 郭霞, 马书燕, 等. 菏泽牡丹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 林业实用技术, 2005(4):26-28.
|
[23] |
徐擎, 王瑞鑫, 卫玮, 等. 牡丹5种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 安徽林业科技, 2012, 38(4):54-55.
|
[24] |
马艳芳, 赵晓阳, 陈小玲, 等. 临夏紫斑牡丹病虫害种类及分布[J]. 甘肃林业科技, 2022, 47(2):64-66.
|
[25] |
|
[26] |
|
[27] |
熊芮, 高文轩, 彭宜红.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及其在线报告现状及发展[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3):274-280.
doi: 10.13865/j.cnki.cjbmb.2024.03.1442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doi: 10.1094/PDIS-93-6-0675B pmid: 30764406 |
[34] |
|
[35] |
魏宁生, 吴云峰. 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牡丹分离物——TRV-Pa的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20(4):247-251.
|
[36] |
贺振, 陈春峰, 罗云建, 等. 侵染牡丹的烟草脆裂病毒的检测鉴定及序列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45(4):893-899.
|
[37] |
|
[38] |
|
[39] |
doi: 10.1094/PDIS.2003.87.1.99C pmid: 30812714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doi: 10.1094/PDIS-01-21-0007-RE pmid: 34156278 |
[49] |
|
[50] |
|
[51] |
黄斌. 喜马牡丹花粉二型性及其病毒侵染[J]. 遗传学报, 1985, 12(3):189-192.
|
[52] |
doi: 10.1007/s00705-022-05389-8 pmid: 35133479 |
[53] |
|
[54] |
张润龙, 王小斌, 邵灵梅, 等. 芍药和牡丹的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构建[J]. 植物生理学报, 2021, 57(2):235-247.
|
[55] |
doi: 10.1093/jxb/ert381 pmid: 24218330 |
[56] |
舒庆艳, 朱瑾, 门思琦, 等. 基于牡丹类黄酮糖基转移酶基因建立VIGS技术体系[J]. 园艺学报, 2018, 45(1):168-176.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17-0522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王鹏摇, 刘鹏, 耿丹丹, 等. 牡丹授粉受精基因PoMYBs的VIGS体系的建立[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8(3):199-204.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doi: 10.1038/s41598-019-54863-y pmid: 31804561 |
[67] |
|
[68] |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1/13/content_9386.htm, 2015-01-13.
|
[69] |
|
[70] |
|
[71] |
|
[72] |
王海荣, 张安宁, 刘伟, 等. 三种桃病毒病害初步调查及病原检测[J].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51(11):1963-1968.
|
[73] |
卢美光, 吴冰, 高蕊, 等. 我国部分地区樱桃病毒病害初步调查和病原检测[J]. 植物保护, 2015, 41(1):98-103.
|
[74] |
王程安, 周俊, 陈梦婷, 等. 我国部分地区梅树病毒病的病原初步检测[J]. 植物保护, 2018, 44(2):170-176.
|
[75] |
陈玲, 郭铖, 贾安宁, 等. 侵染牡丹的苹果茎沟病毒分离物基因组测序及分析[J]. 园艺学报, 2023, 50(12):2735-2747.
doi: 10.16420/j.issn.0513-353x.2023-0277 |
[1] | 杨张青, 辛银平, 赵晴, 王猛, 秦一浪, 胡峰, 李国强. 比浊法快速测定土壤中速效钾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83-88. |
[2] | 刘行, 田晴, 田忠平, 李成忠, 丁银花, 赵宝元, 陈越恒, 程天利, 王韬, 种梓旭. 施肥模式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56-63. |
[3] | 田海燕, 张海娜, 王永强, 周永萍, 张莹璐. SNP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115-121. |
[4] | 田维逵, 董丽英, 资鸿强, 刘树芳, 刘沛, 杨勤忠. 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云南省勐海县水稻主栽品种中的分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130-134. |
[5] | 赵志强, 魏然, 郭庆元. 采后香梨梨火疫病菌检测及病原菌存活时间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9): 120-125. |
[6] | 王丽, 侯珲, 涂洪涛, 黄天祥, 柳友亮, 袁洪波. 3种葡萄座腔菌的检测方法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9): 126-132. |
[7] | 刘晓洲, 刘世晗, 方必君, 梁建, 卓定龙, 周仁超, 谭广文. 4个野牡丹新品种扦插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9): 65-69. |
[8] | 葛立鑫, 张世鑫, 蒋毅, 郑硕恒, 戴明鋆, 史敏晶, 田维敏, 张华. 大花黄牡丹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后含物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6): 72-82. |
[9] | 徐英芝, 赵丽梅, 祖未希, 高芬. 黄芪根腐病菌腐皮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5): 110-116. |
[10] | 王海英, 韩德俊, 李晓蕊. 高通量提取西红柿基因组DNA方法探究及其在SNP分型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45-51. |
[11] | 蒲小明, 邓海滨, 路征, 张景欣, 孙大元, 沈会芳, 刘平平, 林壁润, 杨祁云. 斜纹夜蛾成虫带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巢式PCR检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9): 128-133. |
[12] | 徐大玮, 毕玉琦, 解恒杰, 刘睿. 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食品中残留添加剂的检测和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8): 127-132. |
[13] | 颉志刚, 阮高. 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溪流和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监测的敏感性和有效性评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157-164. |
[14] | 李大鹏, 张宝鑫, 李跃超. 园林景观树木健康状况评价与分析——以中国园林博物馆室外展园油松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14-22. |
[15] | 闫彩霞, 吴中能, 刘俊龙, 苗婷婷, 曹志华, 孙慧. 林木营养理论与营养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5): 35-4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