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7): 27-32.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213
收稿日期:
2023-03-15
修回日期:
2023-09-11
出版日期:
2024-02-27
发布日期:
2024-02-2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樊娅萍,女,1999年出生,云南宣威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资源利用。通信地址: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E-mail:20166858@s.hlju.edu.cn。
基金资助:
FAN Yaping(), LI Jingyi, HE Miaomiao, WANG Changxian(
)
Received:
2023-03-15
Revised:
2023-09-11
Published-:
2024-02-27
Online:
2024-02-27
摘要:
为明确硝态氮在缓解黄瓜苗期铵毒害的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蛭石为育苗基质,在总氮浓度为15 mmol/L的条件下,苗期分别供给铵态氮与硝态氮,出苗5周后,测定黄瓜生长及生理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全NH4+-N处理条件下,极易产生铵毒害。全NO3--N处理下,幼苗地上部全氮与全磷含量分别为全NH4+-N处理的1.08倍与1.11倍,叶面积、生物量及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全NH4+-N处理;全NH4+-N供给条件下,地上部MDA含量显著高于全NO3--N处理,而叶绿素含量却显著低于全NO3--N处理,生长明显受抑;在NH4+-N中混入等量NO3--N后,抑制作用减弱,幼苗根际pH由6.28上升至6.54,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地上部与根系干重较全NH4+-N处理分别增加了26.6%与29.5%,壮苗指数与全NO3--N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NO3--N对铵毒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缓解作用依赖于幼苗自身营养与生理代谢的平衡。
樊娅萍, 李静祎, 贺苗苗, 王倡宪. 硝态氮与铵态氮配合缓解黄瓜苗期铵毒害作用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27-32.
FAN Yaping, LI Jingyi, HE Miaomiao, WANG Changxian. Studies on Effects of Nitrate Nitrogen and Ammonium Nitrogen Combination on Alleviating Ammonium Toxicity in Cucumber Seedling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7): 27-32.
处理 | 株高/×10-2 m | 茎粗/×10-2 m | 叶面积/×10-4 m2 | 生物量/(g/盆) | 壮苗指数 | |
---|---|---|---|---|---|---|
地上部 | 根系 | |||||
NN | 9.22±0.59 | 0.47±0.01a | 285.40±31.24a | 0.7488±0.06a | 0.1418±0.01a | 13.15±2.28a |
1/2NN+1/2AN | 7.50±0.40 | 0.46±0.03a | 216.91±3.70b | 0.6885±0.06ab | 0.1337±0.01ab | 11.12±1.37a |
AN | 9.62±1.15 | 0.38±0.02b | 178.35±13.82b | 0.5440±0.03b | 0.1032±0.01b | 4.78±0.72b |
处理 | 株高/×10-2 m | 茎粗/×10-2 m | 叶面积/×10-4 m2 | 生物量/(g/盆) | 壮苗指数 | |
---|---|---|---|---|---|---|
地上部 | 根系 | |||||
NN | 9.22±0.59 | 0.47±0.01a | 285.40±31.24a | 0.7488±0.06a | 0.1418±0.01a | 13.15±2.28a |
1/2NN+1/2AN | 7.50±0.40 | 0.46±0.03a | 216.91±3.70b | 0.6885±0.06ab | 0.1337±0.01ab | 11.12±1.37a |
AN | 9.62±1.15 | 0.38±0.02b | 178.35±13.82b | 0.5440±0.03b | 0.1032±0.01b | 4.78±0.72b |
处理 | 地上部 | 根系 | |||||
---|---|---|---|---|---|---|---|
含量/% | 吸收量/mg | 利用效率 | 含量/% | 吸收量/mg | 利用效率 | ||
NO3--N | 5.82±0.40 | 43.62±4.64a | 17.44±1.33 | 3.56±0.05 | 5.06±0.27 | 28.10±0.38 | |
1/2NN+1/2AN | 5.05±0.32 | 34.52±2.94ab | 20.06±1.39 | 4.79±0.68 | 6.28±0.88 | 22.25±3.25 | |
NH4+-N | 5.41±0.15 | 29.39±1.82b | 18.52±0.55 | 5.49±0.95 | 5.38±0.49 | 20.28±4.14 |
处理 | 地上部 | 根系 | |||||
---|---|---|---|---|---|---|---|
含量/% | 吸收量/mg | 利用效率 | 含量/% | 吸收量/mg | 利用效率 | ||
NO3--N | 5.82±0.40 | 43.62±4.64a | 17.44±1.33 | 3.56±0.05 | 5.06±0.27 | 28.10±0.38 | |
1/2NN+1/2AN | 5.05±0.32 | 34.52±2.94ab | 20.06±1.39 | 4.79±0.68 | 6.28±0.88 | 22.25±3.25 | |
NH4+-N | 5.41±0.15 | 29.39±1.82b | 18.52±0.55 | 5.49±0.95 | 5.38±0.49 | 20.28±4.14 |
处理 | 地上部 | 根系 | |||||
---|---|---|---|---|---|---|---|
含量/% | 吸收量/mg | 利用效率 | 含量/% | 吸收量/mg | 利用效率 | ||
NO3--N | 0.43±0.01a | 3.20±0.27a | 234.29±3.55b | 0.37±0.03 | 0.52±0.03a | 277.92±21.15 | |
1/2NN+1/2AN | 0.37±0.02b | 2.52±0.15b | 273.24±18.31a | 0.34±0.01 | 0.46±0.04ab | 290.60±8.62 | |
NH4+-N | 0.39±0.01ab | 2.09±0.10b | 260.52±8.58ab | 0.37±0.05 | 0.37±0.03b | 282.73±38.17 |
处理 | 地上部 | 根系 | |||||
---|---|---|---|---|---|---|---|
含量/% | 吸收量/mg | 利用效率 | 含量/% | 吸收量/mg | 利用效率 | ||
NO3--N | 0.43±0.01a | 3.20±0.27a | 234.29±3.55b | 0.37±0.03 | 0.52±0.03a | 277.92±21.15 | |
1/2NN+1/2AN | 0.37±0.02b | 2.52±0.15b | 273.24±18.31a | 0.34±0.01 | 0.46±0.04ab | 290.60±8.62 | |
NH4+-N | 0.39±0.01ab | 2.09±0.10b | 260.52±8.58ab | 0.37±0.05 | 0.37±0.03b | 282.73±38.17 |
[1] |
张圣平, 苗晗, 薄凯亮, 等. “十三五”我国黄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 2021(4):16-26.
|
[2] |
赵文. 黄瓜栽培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智慧农业导刊, 2022, 2(3):32-34.
|
[3] |
赵陆滟, 许俊强, 许彬, 等. 236份黄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质种质筛选[J].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52(1):145-154.
|
[4] |
班甜甜, 刘星雨, 马超, 等. 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黄瓜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23, 32(7):1032-1040.
|
[5] |
陆景陵. 植物营养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17-30.
|
[6] |
张鹏, 张然然, 都韶婷. 植物体对硝态氮的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3):752-762.
|
[7] |
王敏, 周犇, 曾吉兴, 等. 硝态氮抑制尖孢镰刀菌侵染促进黄瓜生长的内在生理机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11):1944-1952.
|
[8] |
武新岩, 郭建华, 方正, 等. 不同氮素形态对黄瓜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2):223-227.
doi: 10.7668/hbnxb.2011.02.046 |
[9] |
高青海, 王亚坤, 陆晓民, 等. 硅对铵态氮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5):1395-1400.
|
[10] |
张雪, 刘守伟, 吴凤芝, 等. 不同氮素形态对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14(3):19-25.
|
[11] |
高青海, 魏珉, 杨凤娟, 等. 黄瓜幼苗干物质积累、膨压及光合速率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响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1):120-125.
|
[12] |
申建波, 毛达如.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18-19.
|
[13]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第3版)[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264-268.
|
[14] |
王学奎, 黄见良.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171-276.
|
[15] |
doi: 10.1016/S0981-9428(03)00066-4 URL |
[16] |
doi: 10.1016/j.pbi.2015.05.010 URL |
[17] |
|
[18] |
doi: S0981-9428(20)30268-0 pmid: 32559517 |
[19] |
孙朝晖, 程斐, 赵玉国, 等. 铵态氮促进水培番茄膜质过氧化产物形成[J]. 园艺学报, 2002, 29(1):4.
|
[20] |
潘庆民, 韩兴国, 白永飞, 等. 植物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2002, 19(1):30-38.
|
[21] |
周文利. 不同形态氮素对丹参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中药材, 2019, 42(2):260-263.
|
[22] |
崔纪函, 刘猛, 赵宇, 等. 不同氮形态对谷子生长和氮利用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21, 53(7):58-64.
|
[23] |
陈晨, 龚海青, 金梦灿, 等. 不同供氮形态下水稻苗期磷吸收累积与根系形态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33(2):167-175.
doi: 10.16819/j.1001-7216.2019.8059 168 |
[24] |
陈晓慧, 许秀玉, 付立勇, 等. 两个菠萝品种对不同形态氮素的获取策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3, 31(6):895-903.
|
[25] |
韩庆芬, 陈海飞, 张振华. 不同生态型拟南芥耐铵毒害差异的生理机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7):1185-1193.
|
[26] |
doi: 10.1016/S2095-3119(17)61709-X |
[27] |
唐铭霞, 王克秀, 胡建军, 等. 不同氮素形态比对雾培马铃薯生长和原原种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3):20-25.
|
[28] |
徐坤, 赵青春. 甜椒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和分配[J]. 核农学报, 1999, 13(6):339-342.
|
[29] |
王倡宪, 肖龙. 不同氮形态对沙培黄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5(1):8-11.
|
[30] |
doi: 10.3389/fmicb.2018.00013 URL |
[31] |
doi: 10.1038/s41467-020-20314-w |
[32] |
张春兰, 高祖明, 张耀栋, 等. 氮素形态配比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0, 13(3):70-74.
|
[33] |
班甜甜, 李晓慧, 马超. 不同形态氮肥对黄瓜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
[34] |
熊炳霖, 王鑫月, 陈道钳, 等. 苗期玉米叶片碳氮平衡与干旱诱导的叶片衰老之关系[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36(3):534-541.
|
[1] | 夏丽娟, 许中怀, 董雪娟, 万莉. 贝莱斯芽孢杆菌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与防效及对黄瓜的安全性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111-115. |
[2] | 尧贺敏, 汤梅, 巩雪花, 金梦军, 杨成德. 青海高寒草地牧草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功能测定[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124-128. |
[3] | 王欣, 沈亚伦, 陈思博, 李云鹏, 刘迦南. 16种植物源萃取物对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6): 129-134. |
[4] | 祁伟, 郭月峰, 郭振宁. 砒砂岩复配土对黄瓜生长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4): 31-36. |
[5] | 陈娟, 刘彬, 雷伟伟, 陈小慧, 范珊珊, 陈素贤, 高飞. 温室黄瓜新型肥料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1): 50-54. |
[6] | 孙喜军, 吕爽, 任媛媛, 高莹, 张荣. 西安市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现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8): 70-74. |
[7] | 赫明怡, 黄蒙蒙, 刘悦怡, 凌宏志, 葛菁萍. L-乳酸黄瓜发酵工艺优化及品质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6): 26-32. |
[8] | 温江丽, 郭文忠, 焦有权, 张涛, 吴小苏. 不同设施环境下番茄和黄瓜幼苗生长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22): 40-46. |
[9] | 任春梅, 罗桂火, 朱云, 杨柳, 缪倩, 陆芳, 程兆榜. 山东寿光地区黄瓜上CGMMV的分布与危害[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6): 96-100. |
[10] | 杨爽, 杨春蕾. 关于自动凯氏定氮仪用于测定土壤碱解氮的疑问与验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4): 67-73. |
[11] | 韩亚静, 王欣宇, 历佳月, 黄群义, 王瀚婷, 叶乐夫, 付雪. 2种叶面肥对黄瓜-蓟马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113-119. |
[12] | 周兰兰, 刘梅金, 李明军, 徐冬丽, 王国平, 郭建炜, 胡再青, 张忠广, 李风庆, 桑安平, 张涛, 萧云善, 闫春梅.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0): 85-90. |
[13] | 吕薇, 李胜男, 冯国军, 杨晓旭, 刘畅, 闫志山, 刘大军. 外源褪黑素降低黄瓜体内霜霉威残留的生理生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8): 107-113. |
[14] | 李小艳, 倪畅, 刘旭. 不同防治方法对设施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5): 130-133. |
[15] | 贺磊, 孙恩惠, 邓涛, 雍宬, 范肖东, 黄红英. 樟树加工剩余物育苗容器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5): 38-4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