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23): 101-106.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209
• 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 上一篇
收稿日期:
2025-03-10
修回日期:
2025-07-20
出版日期:
2025-08-19
发布日期:
2025-08-19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关诗洋,女,2000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资源利用。通信地址: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E-mail:2222075@s.hlju.edu.cn。
基金资助:
GUAN Shiyang1(), WANG Yao2, CHEN Yimin2, JIAO Xiaoguang1(
)
Received:
2025-03-10
Revised:
2025-07-20
Published:
2025-08-19
Online:
2025-08-19
摘要:
冻融作用是高纬度和高海拔等寒冷气候区特有的自然现象,其周期性的水热条件变化会显著影响土壤等环境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冻融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并间接调控微生物介导的土壤过程,从而显著影响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作物生长。为揭示黑土冻融区农田土壤的养分循环机制,必须充分考虑冻融作用的影响。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分析冻融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冻融频次和强度对土壤性质的调控作用,为冻融气候条件下东北黑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诗洋, 王耀, 陈一民, 焦晓光. 冻融循环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3): 101-106.
GUAN Shiyang, WANG Yao, CHEN Yimin, JIAO Xiaoguang. Effects of Freeze-thaw Cycle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Agricultural Field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23): 101-106.
[1] |
|
[2] |
韩露, 万忠梅, 孙赫阳. 冻融作用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8, 49(3):736-742.
|
[3] |
李强, 刘国彬, 许明祥, 等. 黄土丘陵区冻融对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物理性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7):105-112.
|
[4] |
|
[5] |
|
[6] |
王风乔, 云发, 韩晓增, 等. 冻融过程黑土2 m土体固液态水分含量动态特征[J]. 水科学进展, 2008(3):361-366.
|
[7] |
pmid: 16517665 |
[8] |
王洋, 刘景双, 王全英. 冻融作用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7):1269-1274.
|
[9] |
孙辉, 秦纪洪, 吴杨. 土壤冻融交替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土壤, 2008(4):505-509.
|
[10] |
刘帅, 于贵瑞, 浅沼顺, 等. 蒙古高原中部草地土壤冻融过程及土壤含水量分布[J]. 土壤学报, 2009(1):46-51.
|
[11] |
|
[12] |
|
[13] |
马亮乾, 王耀, 陈一民, 等. 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冻融循环的响应[J]. 土壤与作物, 2024, 13(2):247-254.
|
[14] |
doi: 10.1111/gcb.14508 pmid: 30387912 |
[15] |
安小兵, 郑粉莉, 王雪松, 等. 冻融作用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0):2744-2754.
doi: 10.13287/j.1001-9332.202410.014 |
[16] |
|
[17] |
贺纪正, 陆雅海, 傅伯杰. 土壤生物学前沿[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
[18] |
|
[19] |
赵津瑶, 张彬, 伍龙梅, 等. 全球气候变化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2):143-15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4-0092 |
[20] |
孙赫奕, 王庆贵. 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土壤科学, 2021, 9(2):81-87.
|
[21] |
|
[22] |
|
[23] |
doi: 10.1038/ismej.2015.78 pmid: 25989371 |
[24] |
|
[25] |
林大仪. 土壤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
[26] |
|
[27] |
王娇月, 宋长春, 王宪伟, 等. 冻融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 冰川冻土, 2011(2):442-452.
|
[28] |
张丽, 杨万, 吴福忠, 等.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3):505-511.
|
[29] |
doi: 10.1111/j.1462-2920.2008.01644.x pmid: 18479442 |
[30] |
pmid: 16102603 |
[31] |
张富新, 满秀玲.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典型森林秋季冻融期土壤活性碳变化特征[J]. 森林工程, 2024, 40(6):11-19.
|
[32] |
|
[33] |
刘佳, 范昊明, 周丽丽, 等. 冻融循环对黑土容重和孔隙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06):186-189.
|
[34] |
温美丽, 刘宝元, 魏欣, 等. 冻融作用对东北黑土容重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9, 40(3):492-495.
|
[35] |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典型黑土耕作区土壤结构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7):1744-1750.
|
[36] |
赵显波, 刘铁军, 许士国, 等. 季节冻土区黑土耕层土壤冻融过程及水分变化[J]. 冰川冻土, 2015(1):233-240.
doi: 10.7522/j.issn.1000-0240.2015.0026 |
[37] |
徐宁泽, 赵光影, 臧淑英, 等. 小兴安岭沼泽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J]. 湿地科学, 2016(1):7-11.
|
[38] |
谢青琰, 高永恒. 冻融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磷有效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1):137-142.
|
[39] |
李娜, 汤洁, 张楠, 等. 冻融作用对水田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10):1-6.
|
[40] |
黄巧云, 林启美, 徐建明. 土壤生物化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
[41] |
杨万勤, 王开运. 森林土壤酶的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 2004(2):152-159.
|
[42] |
吴秀臣, 孙辉, 杨万勤. 土壤酶活性对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J]. 土壤, 2007(3):358-363.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pmid: 11234926 |
[49] |
马大龙, 刘梦洋, 陈泓硕, 等. 积雪覆盖变化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0, 40(3):789-799.
|
[50] |
|
[51] |
马晓飞, 楚新正, 马倩. 艾比湖地区冻融作用对梭梭群落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干旱区地理, 2015(6):1190-1201.
|
[52] |
李琳慧, 李旭, 许梦, 等. 冻融温度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4):318-320.
|
[53] |
于济通, 陶佳慧, 马小凡, 等. 冻融作用下模拟氮沉降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3):518-523.
|
[54] |
李源, 祝惠, 袁星. 冻融交替对黑土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4(5):1103-1109.
|
[55] |
|
[56] |
|
[57] |
doi: 10.1126/science.aaz5192 pmid: 32299947 |
[58] |
|
[59] |
|
[60] |
李子森, 周童晖, 苏德伟, 等. 巨菌草对宁夏中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54(1):125-134.
|
[61] |
doi: 10.1046/j.1469-8137.2002.00535.x pmid: 33873568 |
[62] |
|
[63] |
|
[64] |
范艳菊, 倪明月, 李振星, 等. 棉花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剂及尿素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棉花, 2025, 52(1):24-28.
doi: 10.11963/cc20240104 |
[65] |
耿玉清, 戴伟, 余新晓, 等. 森林经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S2):6132-138.
|
[66] |
孙飞达, 青烨, 朱灿, 等. 若尔盖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7):119-125.
|
[67] |
左宜平, 张馨月, 曾辉, 等. 大兴安岭森林土壤胞外酶活力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潜在碳矿化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6):1311-1324.
|
[68] |
汤洁, 梁爽, 张豪, 等. 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区冻融期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酶活性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2):636-644.
|
[69] |
喻岚晖. 藏北退化高寒草甸土壤酶化学计量学及微生物群落特征[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
|
[70] |
陈泓硕. 季节性冻融对扎龙湿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
|
[1] | 王立禹, 杨峰山, 付海燕, 葛志坚, 苑明睿, 刘春光. 植物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碳循环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63-68. |
[2] | 孙广涛, 包桂荣, 邰继承, 萨如拉, 刘乃嘉, 于淼, 李安宁. 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5): 7-12. |
[3] | 陈芬, 李恺, 张雪梅, 李应龙, 段柯帆, 曹恒茂, 高鑫, 张景华, 黄敏, 董瑜. 硼硅对烤烟马铃薯Y病毒病防效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108-113. |
[4] | 刘子丹, 胡彬彬, 陈玉昌, 张靖林, 费丽娜, 林金全, 陈颐, 何承刚, 姜永雷. 美引烤烟品种‘NC297’的烘烤特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134-143. |
[5] | 闫晓花, 曹甜, 张国斌. 水分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4): 31-38. |
[6] | 房佰涵, 刘晶晶, 郭晓雯, 叶扬, 杨茂琪, 张楠, 郭慧娟, 闵伟. 等碳量秸秆和秸秆炭还田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 69-82. |
[7] | 唐旭, 田辉, 张浩冉, 柴国华, 吴秀文. 外源L-天门冬氨酸纳米钙对镉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2): 98-108. |
[8] | 黎小勇, 钟军辉, 魏彦强, 王鹏年, 喻龙, 艾书涛.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绿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肥力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9): 64-72. |
[9] | 卢雨欣, 徐倩, 毛蕊, 陈太春, 冯志珍. 凹凸棒石生物肥料对连作草莓生长及土壤环境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8): 80-89. |
[10] | 杨春林, 胡强, 席亚东, 李洪浩. 木霉β-葡聚糖酶对辣椒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土传病害的生防作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6): 134-142. |
[11] | 关玉熙, 温超.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波斯菊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6): 40-44. |
[12] | 曹伟, 李蒋伟, 张萌萌. 氮沉降背景下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6): 90-98. |
[13] | 马小英, 满本菊, 李涛, 刘威帆, 马风兰, 万猛虎, 刘吉利, 吴娜. 马铃薯/豆类复合系统对宁南旱区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4): 13-24. |
[14] | 秦欣科, 李琪, 李宇航, 张慧媛, 何昌龙, 黄欣瑞, 张威振, 雷泞菲, 裴向军. “苔—藻—SJP”对沙化土地生物结皮恢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1): 64-73. |
[15] | 王申正, 张荣涛, 李琳, 柴春荣. 灌木扩张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1): 82-8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