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秦垦, 张波, 王丹青, 等. 宁夏枸杞新品种‘科杞6082’[J]. 园艺学报, 2024, 51(S1):237-238.
|
[2] |
邬佳伟, 郭皓, 郑杰, 等. 枸杞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特征对种植年限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24, 35(12):3453-3460.
doi: 10.13287/j.1001-9332.202412.018
|
[3] |
赵琴, 潘静, 曹兵, 等. 气温升高与干旱胁迫对宁夏枸杞光合作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 35(18):6016-6022.
|
[4] |
杨永辉, 武继承, 高翠民, 等. 灌溉方式、灌水量及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4):134-141.
|
[5] |
张明智, 牛文全, 路振广, 等. 微润灌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11):1671-1683.
|
[6] |
王坤坤, 李中蔚, 李昕悦, 等. 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冬前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33(7):1215-1224.
|
[7] |
郭曾辉, 雒文鹤, 刘朋召, 等. 微喷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水氮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41(10):1256-1265.
|
[8] |
董浩, 史桂芳, 牟小翎, 等.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52(8):74-78.
|
[9] |
洪自强, 张正珍, 周甜, 等. 水肥一体化下钾肥用量对春玉米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30(8):1461-1476.
|
[10] |
杨娟, 王有科, 李捷, 等. 不同枸杞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550-555.
|
[11] |
薛忠财, 高辉远. 反射光谱技术在监测大豆叶片光化学效率和水分状况中的应用[J]. 大豆科学, 2016, 35(3):436-441.
|
[12] |
邢晓凡, 刘浩楠, 姚飞, 等. 不同干燥方式对黄桃果干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44(24):327-333.
|
[13] |
王博, 罗方, 孙彦招, 等. COMSOL软件在枸杞多糖超滤膜生物反应器中膜阻塞模型构建中的应用[J]. 应用化学, 2022, 39(12):1912-1919.
doi: 10.19894/j.issn.1000-0518.210535
|
[14] |
殷涛, 徐宁, 卢恒, 等. 不同产地枸杞子质量评价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 31(7):1707-1709.
|
[15] |
熊伟, 罗雪峰, 夏仁斌, 等. 柑桔容器育苗微喷雾灌技术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 2005(2):15-17.
|
[16] |
李道西, 张圣山, 刘欢, 等. 微喷带灌溉技术研究进展[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2):81-87.
|
[17] |
党建友, 裴雪霞, 张定一, 等. 微喷灌水氮一体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11):3700-3710.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11.025
|
[18] |
樊吴静, 杨鑫, 李丽淑, 等.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种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水分利用效率及块茎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36(11):2374-2381.
|
[19] |
姚春生, 卢崇靖, 孙婉, 等. 微喷灌下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27(10):54-64.
|
[20] |
韩梦雪, 张林. 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枸杞微孔陶瓷根灌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21(1):60-64.
|
[21] |
朱和, 田军仓, 杨凡, 等. 水肥气热耦合对枸杞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22, 40(5):511-518.
|
[22] |
李发毅, 吕亮雨, 李建领, 等. 栽培模式和栽植方向对宁夏枸杞生长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23(3):60-65.
|
[23] |
刘婷婷, 张兴燕, 褚鹏飞, 等. 微喷灌条件下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22, 54(7):46-52.
|
[24] |
潘晓莹, 武继承, 杨永辉, 等. 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47(10):21-26.
|
[25] |
刘战东, 张凯, 黄超, 等. 不同耕作和灌溉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4):213-220.
|
[26] |
王如月, 罗莎莎, 甄紫怡, 等. 栽植密度对杂交杏李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24, 42(1):232-246.
|
[27] |
胡志辉, 梁晓平, 田巧君, 等. 豇豆品种在盐胁迫下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聚类分析[J]. 种子, 2024, 43(7):36-44.
|
[28] |
孟艳, 孙晓涵, 郑宾, 等. 有机物沟埋还田模式与花后灌水量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8):2541-2550.
doi: 10.13287/j.1001-9332.201808.007
|
[29] |
徐学欣, 王东. 微喷补灌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14):2675-268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14.003
|
[30] |
马波, 田军仓. 基于水氮耦合的枸杞灌溉制度优化[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6):235-243.
|
[31] |
李金鹏, 黄敬尧, 王坤坤, 等.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和播后镇压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42(12):1518-1526.
|
[32] |
郑孟静, 张丽华, 董志强, 等. 微喷灌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0, 34(4):839-848.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20.04.0839
|
[33] |
尹志荣, 雷金银, 赵营, 等. 滴灌灌水量对枸杞土壤水分及养分迁移特征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28(4):62-69.
|
[34] |
孙继亮, 李六林, 陶书田, 等. 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1):61-65.
|
[35] |
任玉忠, 王水献, 谢蕾, 等. 干旱区不同灌溉方式对枣树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22):95-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