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艺心, 高凤菊, 曹鹏鹏, 高祺. 黄淮海夏大豆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6): 20-25. |
[2] |
余忠浩, 周伟, 李志刚, 李资文, 贾娟霞, 周亚星. 2002—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主要性状变化分析及综合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4): 14-21. |
[3] |
汪欢欢, 杨琴, 蒲红梅, 何进, 程华, 韩敏, 赵学春, 王志伟, 金宝成. 照片样线法大豆植被覆盖度测量精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2): 111-118. |
[4] |
蒋锋, 闫艳, 麦嘉埼, 梁日朗, 周捷成, 李坪遥, 刘鹏飞. 甜玉米品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30): 14-20. |
[5] |
朱喜霞, 郑玉珍, 王海红, 黄保, 平西栓, 刘天学, 赵霞, 李毓珍. 机械化条件下“豆玉”不同行距配置和减肥对作物产量及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9): 16-21. |
[6] |
李涌泉, 金赟, 李佳月, 孙学良, 陈树俊. 晋北谷子农艺和营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9): 22-30. |
[7] |
王丽珊, 张建国, 于滔, 曹士亮, 杨耿斌, 李文跃, 王成波, 段雅娟, 欧英卓, 赵晴, 刘长华. 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8-13. |
[8] |
丁明亮, 刘佳, 李绍祥, 杨忠慧, 白应文, 张艳军, 李宏生, 熊世安, 杨木军, 刘琨. 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4): 1-7. |
[9] |
郭文, 代希茜, 莫楠, 张应青, 余晨, 田江, 耿智德, 李露. 东盟国家大豆种植及其大豆产品进出口结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3): 156-164. |
[10] |
高中超, 孙磊, 王丽华, 杜春影, 张利国, 张久明, 王伟, 谷维. 土壤中不同含量Cd2+对大麻、大豆幼苗生育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2): 89-92. |
[11] |
程建梅, 赵树政, 杨美丽, 苏玉杰, 王帮太, 鹿红卫, 秦贵文.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植株及籽粒相关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20-27. |
[12] |
孙锡鹏, 李琪, 乔云发, 胡正华, 张徐莹, 刘园园. 增温及干旱对海伦地区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27-33. |
[13] |
马文舟, 陈妍妍, 吴洪生, 王晓云, 孙倩, 丁军, 李妍慧, 刘政, 蔡云彤, 徐金益, 张金福, 殷文, 张绪美, 许建华. 利用热镀锌厂锌尘生产液体有机锌肥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5): 91-97. |
[14] |
赵如皓, 丁俊男, 于少鹏, 王慧, 史传奇, 张志, 孟博. NaCl胁迫对野生大豆幼苗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4): 23-29. |
[15] |
蒋龙刚, 任燕利, 史建硕, 郭丽, 王丽英, 李若楠, 王平. 不同大豆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差异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0): 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