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Vol. 40 ›› Issue (18): 45-52.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3-0410
        
               		杨光( ), 林国冰, 钱晨, 李静, 王龙, 李亦扬, 左青松(
), 林国冰, 钱晨, 李静, 王龙, 李亦扬, 左青松( )
)
                  
        
        
        
        
    
收稿日期:2023-05-30
									
				
											修回日期:2023-09-20
									
				
									
				
											出版日期:2024-06-25
									
				
											发布日期:2024-06-1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杨光,男,1976年出生,江苏泗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油菜栽培生理。通信地址: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 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农学院,E-mail:yangguang@yzu.edu.cn。
基金资助:
        
               		YANG  Guang( ), LIN  Guobing, QIAN  Chen, LI  Jing, WANG  Long, LI  Yiyang, ZUO  Qingsong(
), LIN  Guobing, QIAN  Chen, LI  Jing, WANG  Long, LI  Yiyang, ZUO  Qingsong( )
)
			  
			
			
			
                
        
    
Received:2023-05-30
									
				
											Revised:2023-09-20
									
				
									
				
											Published:2024-06-25
									
				
											Online:2024-06-18
									
			摘要:
中国稻茬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近些年来稻茬油菜的单产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也稳中有升,为中国的油料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水稻中晚熟品种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成熟期大幅度推迟,导致油菜冬前生长时间进一步压缩,油菜晚播与过晚播面积逐年增大,严重制约了油菜的生产潜力。在长江流域稻油两熟区,油菜晚播现象尤为突出,已成为诸多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油菜晚播现状以及相关高产限制因素的分析,致力于找出晚播油菜生产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油菜晚播现状的分析,提高稻油轮作区油菜籽粒质量和产量。提倡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减轻油菜晚播的影响,为促进未来油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杨光, 林国冰, 钱晨, 李静, 王龙, 李亦扬, 左青松. 稻茬晚播油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8): 45-52.
YANG Guang, LIN Guobing, QIAN Chen, LI Jing, WANG Long, LI Yiyang, ZUO Qingsong. Research Progress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Late Sowing Rapeseed After Rice Stubble[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18): 45-52.
| [1] | 刘成, 冯中朝, 肖唐华, 等.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41(4):485-489.  doi: 10.7505/j.issn.1007-9084.2019.04.001 | 
| [2] | 王汉中.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32(2):300-302. | 
| [3] | 张芳, 程勇, 谷铁城, 等. 我国油菜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13(4):15-22. | 
| [4] | 赵曼利, 戴志刚, 顾炽明, 等. 油菜用地养地的作物优势及其在冬闲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44(6):1139-1147.  doi: 10.19802/j.issn.1007-9084.2022221 | 
| [5] | 冯向前, 殷敏, 王孟佳, 等. 南方稻区“早籼晚粳”栽培模式晚季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1):46-63.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3.01.004 | 
| [6] | 熊秋芳, 文静, 李兴华, 等. 中国油菜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16(3):14-22. | 
| [7] | 刘禹池, 曾祥忠, 冯文强, 等. 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6):1450-1459. | 
| [8] | 叶龙荣. 中晚熟特种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8):41-43. | 
| [9] | 李阳, 杨晓龙, 汪本福, 等. 播期对水稻机械旱直播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2, 36(8):1648-1656.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22.08.1648 | 
| [10] | 吴永成, 徐亚丽, 彭海浪, 等. 播期及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28(2):534-538. | 
| [11] | 巩若琳, 宋波, 杨志叶, 等. 迟播和密度对不同油菜品种抗倒伏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3, 49(10):2777-2792. | 
| [12] |  | 
| [13] |  | 
| [14] | 张世洪, 贾铭, 李著纲, 等. 油菜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S1):259-262. | 
| [15] | 马霓, 张春雷, 李俊, 等. 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结实期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节[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 31(2):180-184. | 
| [16] | 帅海洪, 丁秋凡, 陈卫江, 等. 双季稻区油菜移栽与直播性状比较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232(1):28-30. | 
| [17] | 元晋川, 王威雁, 赵德强, 等. 不同作物茬口对冬油菜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2):260-270. | 
| [18] | 衣政伟, 侯凡, 胡中泽, 等. 2020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水稻区域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9):1959-19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36 | 
| [19] | 姜福元, 汤松, 王积军, 等.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10):2372-2375. | 
| [20] | 刘典昱, 李国师, 李学会, 等. 淮北油菜苗期气象条件与产量关系的统计学分析[J]. 中国油料, 1982(4):29-33. | 
| [21] | 曾小凡, 翟建青, 苏布达, 等. 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5):427-431. | 
| [22] | 李志坚. 中晚熟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 2016, 36(14):48,20. | 
| [23] | 刘志强. 播期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2008:13-16. | 
| [24] | 冷锁虎, 夏建飞, 胡志中, 等. 油菜苗期叶片光合特性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4):12-15,20. | 
| [25] | 宋稀, 刘凤兰, 郑普英, 等. 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9):1800-1806. | 
| [26] | 蒯婕, 李真, 汪波, 等.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1):2319-2332.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11.006 | 
| [27] | 左青松, 刘浩, 蒯婕, 等. 氮肥和密度对毯状苗移栽油菜碳氮积累、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18):3522-3531.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18.006 | 
| [28] | 袁圆, 汪波, 周广生, 等.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茎秆抗倒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8):1613-162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08.004 | 
| [29] | 陈新军, 戚存扣, 浦惠明, 等. 甘蓝型油菜抗倒性评价及抗倒性与株型结构的关系[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1):54-57,62. | 
| [30] | 别芳洁. 播期和密度对陕油1203和陕油1209产量和品质等农艺性状的影响[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3:13-14. | 
| [31] |  | 
| [32] | 袁卫红, 刘宁, 王小武, 等.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菌核病抗耐性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1(5):855-857,891. | 
| [33] | 袁卫红, 高海军. 江西三熟制产区早熟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组合)的筛选[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39(3):78-79,83. | 
| [34] | 张建忠, 邵兴华, 肖红艳.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4):467-471. | 
| [35] | 丛日环, 张智, 鲁剑巍. 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气候因子对冬油菜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41(6):894-903.  doi: 10.19802/j.issn.1007-9084.2019046 | 
| [36] | 汪剑鸣, 杨爱卿, 陈永元, 等. 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1997(1):8-13. | 
| [37] | 张永泰, 李爱民, 惠飞虎, 等. 气候条件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及防治阈值[J]. 植物保护学报, 1999(2):125-128. | 
| [38] | 周晓彬, 肖数数, 王莹莹, 等. 油菜倒伏问题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20):4105-4108,4115. | 
| [39] | 张杏燕, 宋波, 李德富, 等. 晚播和播量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29(9):1364-1371. | 
| [40] | 李心昊, 李俊, 刘丽欣, 等. 直播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2):251-259. | 
| [41] | 李小勇, 顾炽明, 刘康, 等. 施氮量对迟播油菜氮素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17):3726-3736.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1.17.014 | 
| [42] | 鞠英芹, 杨霏云, 马德栗, 等. 江淮地区油菜渍害的时空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 2017, 26(6):136-146. | 
| [43] |  | 
| [44] | 宋波, 张杏燕, 李德富, 等. 不同密度和播期下陕油28和秦优7号产量及抗倒性的比较[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8):66-73. | 
| [45] | 郭月, 于艳芳, 龙卫华, 等. 油菜杂交种宁杂21号及其双亲苗期在盐胁迫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42(4):603-612. | 
| [46] | 张青松, 廖庆喜, 肖文立, 等. 油菜种植耕整地技术装备研究与发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40(5):702-711.  doi: 10.7505/j.issn.1007-9084.2018.05.013 | 
| [47] | 刘芳, 张长生, 陈爱武, 等. 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 作物杂志, 2012(2):18-23. | 
| [48] | 郭丽璇, 耿国涛, 任涛, 等. 施肥管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3):63-68. | 
| [49] | 杨泽鹏, 门胜男, 刘定辉, 等.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成都平原冬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4):140-147. | 
| [50] | 张建青, 李猛, 王琴, 等. 不同施肥量对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11):41-44. | 
| [51] | 郑昌玲, 宋迎波, 赵晓凤, 等. 2021年夏收粮油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及其影响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21, 42(8):703-707. | 
| [52] | 万倩, 曹宏鑫, 葛道阔, 等. 不同施肥量下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籽粒充实过程的定量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36(5):1144-1153. | 
| [53] | 郝强. 油菜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机理及播种中常见问题[J]. 农村科技, 2013(7):24-25. | 
| [54] | 敖礼林. 油菜地面覆膜丰产高效栽培新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15(19):31-32. | 
| [55] | 张春. 无为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5):47,53. | 
| [56] |  | 
| [57] | 蒯婕, 左青松, 陈爱武, 等. 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菜产量和倒伏相关性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6):875-884. | 
| [58] | 敖礼林. 油菜稻茬垄作覆盖稻草高产增效栽培新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 2015, 3(2):32. | 
| [59] | 余新颖, 王春云, 李大双, 等. 高产油菜品种稳产性形成机制[J]. 作物学报, 2023, 49(6):1601-1615.  doi: 10.3724/SP.J.1006.2023.24115 | 
| [60] |  | 
| [61] | 殷艳, 陈兆波, 余健, 等. 我国油菜生产潜力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 12(3):16-21. | 
| [1] | 翟彩娇, 程玉静, 仇亮, 王小秋, 葛礼姣. 生物有机肥配施下化肥减施对黑塌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0): 35-43. | 
| [2] | 张明, 吕志伟, 孙洪仁, 张吉萍, 吕玉才, 刘元青. 中国桃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4): 60-66. | 
| [3] | 周冬冬, 张军, 葛梦婕, 刘忠红, 朱晓欢, 李春燕.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晚播小麦‘淮麦36’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 1-7. | 
| [4] | 王彦, 朱凯迪, 孙洪仁, 张吉萍, 吕玉才, 王剑. 中国苹果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5): 69-78. | 
| [5] | 陈敏, 郑曙峰, 徐道青, 刘小玲, 王维, 李淑英, 阚画春. 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4): 19-24. | 
| [6] | 杜玉霞, 刘航秀, 李晶, 李进学, 李丹萍, 寸待泽, 杨虹霞. 施肥量对柠檬幼树矿质养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22): 63-68. | 
| [7] | 孙洪仁, 冮丽华, 张吉萍, 吕玉才, 王应海. 中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5): 78-85. | 
| [8] | 孙洪仁, 张吉萍, 冮丽华, 吕玉才, 王应海. 四大自然区域和全国玉米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4): 80-87. | 
| [9] | 闫平,张书利,于艳敏,武洪涛,徐振华,周劲松. 施肥量对2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值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7): 7-14. | 
| [10] | 阚茗溪,钤太峰,郭风法,仵允峰,韩秀兰,代兴龙. 适期晚播对不同密度冬小麦产量和茎秆抗倒性能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2): 1-6. | 
| [11] | 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吕玉才,王应海. 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21): 30-37. | 
| [12] | 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吕玉才,王应海. 中国水稻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1): 82-87. | 
| [13] | 栾波波,赵波,赵凯,罗振明. 安丘大姜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试验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6): 65-69. | 
| [14] | 和桂青,赵菊,苏泽春,龚云麒,李国庆,李兆光,徐天才,王丽娟,薛润光.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6): 70-74. | 
| [15] | 施伟,朱国永,孙明法,严国红,万林生,王爱民. 不同栽培条件对国审稻盐两优2208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2): 1-6.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