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霍治国, 尚莹, 邬定荣, 等. 中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9, 30(2):129-141. | 
																													
																						| [2] | 王建林. 现代农业气象业务[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0:168-169. | 
																													
																						| [3] | 候启, 张勃, 何航, 等. 近50多年河西地区干热风事件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9, 36(2):403-411. | 
																													
																						| [4] | 张志红, 成林, 李书岭, 等. 干热风天气对冬小麦生理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3):712-717. | 
																													
																						| [5] | 时凤云, 徐文国, 吴建河, 等. 濮阳近40年干热风特征和成因分析及防御[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3):251-254. | 
																													
																						| [6] | 马雅丽, 栾青, 李伟伟, 等. 山西冬小麦干热风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45(7):1134-1138. | 
																													
																						| [7] | 成林, 张志红, 常军. 近47年来河南省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3):456-460,465. | 
																													
																						| [8] | 喇永昌, 李丽平, 张磊. 宁夏灌区春小麦干热风灾害的时空特征[J].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36(4):516-522. | 
																													
																						| [9] | 李洁, 张杜鹃, 李世平. 晋南冬麦区干热风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影响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6):14-1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30026
 | 
																													
																						| [10] | 王艳云, 檀宁, 王颜海. 小麦干热风气象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 中国农技推广, 2023, 39(4):95-97. | 
																													
																						| [11] | 李树军, 李楠. 近39年山东省冬小麦干热风时空规律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 46(2):1-8. | 
																													
																						| [12] | 屈振江, 郑小华, 李星敏. 陕西省冬小麦干热风分布特征及预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18):50-56. | 
																													
																						| [13] | 宋晓辉, 薛敏, 杜亮亮, 等. 邯郸冬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风险预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5):105-109.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6070134
 | 
																													
																						| [14] | 杨晓晗. 基于机器学习的小麦干热风灾害预测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24. | 
																													
																						| [15] | 李香颜, 张金平, 陈敏. 基于GIS的河南省冬小麦干热风风险评估及区划[J]. 自然灾害学报, 2017, 26(3):63-70. | 
																													
																						| [16] | 王风云, 封文杰, 刘淑云, 等. 山东省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群研发[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0):197-204. | 
																													
																						| [17] | 杨志捷, 金林雪, 武荣盛, 等. 基于GIS的内蒙古春小麦干热风风险精细化区划[J]. 干旱气象, 2019, 37(5):866-872. | 
																													
																						| [18] | 冯永新, 宋玉玲, 郑玉江, 等.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干热风灾害的特征分析[J]. 农村科技, 2005(10):25. | 
																													
																						| [19] | 张祖莲, 毛炜峄, 姚艳丽, 等. 2020年新疆南部区域干热风精细化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1):84-93.  doi: 10.13866/j.azr.2022.01.09
 | 
																													
																						| [20] | 张学文, 张家宝. 新疆气象手册[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6:208-210. | 
																													
																						| [21] | 陈娟. 甘青新春麦区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区划[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20. | 
																													
																						| [22] | 霍治国, 尚莹, 王纯枝, 等. QX/T 82—2019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S].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9. | 
																													
																						| [23] | 邓振镛, 张强, 倾继祖, 等. 气候暖干化对中国北方干热风的影响[J]. 冰川冻土, 2009, 31(4):664-671. | 
																													
																						| [24] | 小麦干热风科研协作组. 北方小麦干热风气候区划[J]. 气象, 1981(5):11-15. | 
																													
																						| [25] | 马兰花, 吕新, 塔依尔.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增温效应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07(1):108-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