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Vol. 41 ›› Issue (12): 130-141.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5-0061
收稿日期:2025-01-24
									
				
											修回日期:2025-03-13
									
				
									
				
											出版日期:2025-04-25
									
				
											发布日期:2025-04-24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刘佳欣,女,1999年出生,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薄荷功能成分的鉴定及其对抗高尿酸血症机制的研究。通信地址: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清华东路17号 中国农业大学东门近邻宝,E-mail:18765517372@163.com
基金资助:
        
               		LIU  Jiaxin( ), WANG  Xiuqin, HUANG  Weidong, YOU  Yilin(
), WANG  Xiuqin, HUANG  Weidong, YOU  Yilin( )
)
			  
			
			
			
                
        
    
Received:2025-01-24
									
				
											Revised:2025-03-13
									
				
									
				
											Published:2025-04-25
									
				
											Online:2025-04-24
									
			摘要:
薄荷是一种以次生代谢产物为核心功能成分的药食同源作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薄荷的生物活性主要与其丰富的活性成分有关,如薄荷醇、薄荷酮、蒙花苷、橙皮苷、咖啡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薄荷资源的分布及主要产地、薄荷主要功能成分的分析研究、主要功能成分的营养和药理研究进展,以及薄荷核心质量成分的预测和质量控制。最后讨论了薄荷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领域和前景,为薄荷加工应用提供方向和依据。
刘佳欣, 王秀芹, 黄卫东, 游义琳. 薄荷的功能成分研究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2): 130-141.
LIU Jiaxin, WANG Xiuqin, HUANG Weidong, YOU Yilin. Studies on Functional Composition of Mi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5, 41(12): 130-141.
| 品种 | 别称 | 原产地 | 中国主要产地 | 气味特点 | 用途 | 
|---|---|---|---|---|---|
| 留兰香薄荷 (Mentha spicata L.) | 香薄荷、绿薄荷、香花菜 | 南欧、俄罗斯、 马德拉群岛 | 江苏、安徽、 四川、贵州等 | 特殊辛香味, 无凉感 | 口香糖、食疗补充剂等,对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辅助食疗功能[ | 
| 胡椒薄荷 (Mentha Piperita) | 椒样薄荷、 辣薄荷 | 欧洲、加拿大、 美国 | 河北、浙江、 江苏等 | 淡淡的胡椒味, 香气浓而不烈 | 调味材料[ | 
| 土薄荷 (Mentha arvensis L.) | 野薄荷 | 热带、 亚热带地区 | 青海、四川等 | 淡淡的青涩 气味 | 全株可提制薄荷油、薄荷脑,广泛用于医药、 食品及化妆品的芳香剂和调味剂[ | 
| 越南薄荷 (Mentha gracilis) | 姜薄荷 | 欧亚大陆、非洲 | 浙江 | 香辛料气味 | 东南亚料理中最常用的薄荷,含有高纤维、 高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在食药辅助产品中 被广泛使用[ | 
| 普列薄荷 (Mentha pulegium) | 唇萼薄荷、 匍地薄荷 | 欧洲、北非 | 北京、南京等 | 胡椒气味 | 常用于工业薄荷醇的提取及果园驱虫[ | 
| 水薄荷 (Mentha aquatica L.) | 水茴香、大叶石龙尾 | 欧洲、热带非洲、西亚和美洲 | 广东、云南、 福建等 | 浓郁的八角 茴香气味 | 调味佐料,汤料;有助于健脾利湿、 理气化痰[ | 
| 品种 | 别称 | 原产地 | 中国主要产地 | 气味特点 | 用途 | 
|---|---|---|---|---|---|
| 留兰香薄荷 (Mentha spicata L.) | 香薄荷、绿薄荷、香花菜 | 南欧、俄罗斯、 马德拉群岛 | 江苏、安徽、 四川、贵州等 | 特殊辛香味, 无凉感 | 口香糖、食疗补充剂等,对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辅助食疗功能[ | 
| 胡椒薄荷 (Mentha Piperita) | 椒样薄荷、 辣薄荷 | 欧洲、加拿大、 美国 | 河北、浙江、 江苏等 | 淡淡的胡椒味, 香气浓而不烈 | 调味材料[ | 
| 土薄荷 (Mentha arvensis L.) | 野薄荷 | 热带、 亚热带地区 | 青海、四川等 | 淡淡的青涩 气味 | 全株可提制薄荷油、薄荷脑,广泛用于医药、 食品及化妆品的芳香剂和调味剂[ | 
| 越南薄荷 (Mentha gracilis) | 姜薄荷 | 欧亚大陆、非洲 | 浙江 | 香辛料气味 | 东南亚料理中最常用的薄荷,含有高纤维、 高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在食药辅助产品中 被广泛使用[ | 
| 普列薄荷 (Mentha pulegium) | 唇萼薄荷、 匍地薄荷 | 欧洲、北非 | 北京、南京等 | 胡椒气味 | 常用于工业薄荷醇的提取及果园驱虫[ | 
| 水薄荷 (Mentha aquatica L.) | 水茴香、大叶石龙尾 | 欧洲、热带非洲、西亚和美洲 | 广东、云南、 福建等 | 浓郁的八角 茴香气味 | 调味佐料,汤料;有助于健脾利湿、 理气化痰[ | 
| 品种 | 分析方法 | 挥发性成分 | 文献来源 | 
|---|---|---|---|
| 留兰香薄荷 | HD/GC-MS | 香芹酮、柠檬烯、β-蒎烯、3-辛醇、1,8-桉树脑、薄荷酮、顺式-二氢香芹酮等 | [ | 
| 胡椒薄荷 | HD/GC-MS-MS | 薄荷醇、薄荷酮、胡薄荷酮、薄荷内酯、D-香芹酮、桉树油醇、百里香酚等 | [ | 
| 土薄荷 | HD/GC-MS | 柠檬烯、卡伏他酮、β-蒎烯、异己烯、薄荷醇、β-石竹烯等 | [ | 
| 越南薄荷 | HD/GC-MS | 右旋香芹酮、柠檬烯、(+)-二氢青芹酮、桉叶油醇、β-石竹烯等 | [ | 
| 普列薄荷 | HD/GC-MS | 紫杉醇、薄荷醇、薄荷酮、异紫杉醇、乙酸薄荷酯、薄荷呋喃等 | [ | 
| 水薄荷 | HD/GC-MS | 薄荷呋喃、1,8-桉醇、芳樟醇、乙酸芳樟酯、香芹酮、D-香芹酮等 | [ | 
| 苹果薄荷 | HS-SPME/GC-MS | β-蒎烯、柠檬烯、β-罗勒烯、β-月桂烯、反式薄荷酮、顺式茉莉酮、大根香叶烯 | [ | 
| 香橙薄荷 | HD/GC-MS | 乙酸芳樟酯、芳樟醇、香芹酚、β-丁香烯、柠檬烯,1,8-桉树脑、乙酸香叶酯、月桂烯、 α-松油醇、乙酸橙花酯、乙酸-1-辛烯-3-醇酯等 | [ | 
| 巧克力薄荷 | HD/GC-MS | 柠檬烯、香叶醛、香芹酚、乙酸薄荷酯、薄荷醇呋喃、芳樟醇、β-石竹烯等 | [ | 
| 品种 | 分析方法 | 挥发性成分 | 文献来源 | 
|---|---|---|---|
| 留兰香薄荷 | HD/GC-MS | 香芹酮、柠檬烯、β-蒎烯、3-辛醇、1,8-桉树脑、薄荷酮、顺式-二氢香芹酮等 | [ | 
| 胡椒薄荷 | HD/GC-MS-MS | 薄荷醇、薄荷酮、胡薄荷酮、薄荷内酯、D-香芹酮、桉树油醇、百里香酚等 | [ | 
| 土薄荷 | HD/GC-MS | 柠檬烯、卡伏他酮、β-蒎烯、异己烯、薄荷醇、β-石竹烯等 | [ | 
| 越南薄荷 | HD/GC-MS | 右旋香芹酮、柠檬烯、(+)-二氢青芹酮、桉叶油醇、β-石竹烯等 | [ | 
| 普列薄荷 | HD/GC-MS | 紫杉醇、薄荷醇、薄荷酮、异紫杉醇、乙酸薄荷酯、薄荷呋喃等 | [ | 
| 水薄荷 | HD/GC-MS | 薄荷呋喃、1,8-桉醇、芳樟醇、乙酸芳樟酯、香芹酮、D-香芹酮等 | [ | 
| 苹果薄荷 | HS-SPME/GC-MS | β-蒎烯、柠檬烯、β-罗勒烯、β-月桂烯、反式薄荷酮、顺式茉莉酮、大根香叶烯 | [ | 
| 香橙薄荷 | HD/GC-MS | 乙酸芳樟酯、芳樟醇、香芹酚、β-丁香烯、柠檬烯,1,8-桉树脑、乙酸香叶酯、月桂烯、 α-松油醇、乙酸橙花酯、乙酸-1-辛烯-3-醇酯等 | [ | 
| 巧克力薄荷 | HD/GC-MS | 柠檬烯、香叶醛、香芹酚、乙酸薄荷酯、薄荷醇呋喃、芳樟醇、β-石竹烯等 | [ | 
| 营养和药理功能 | 有效成分 | 作用方式 | 来源 | 
|---|---|---|---|
| 保护神经系统 | 蒙花苷 | 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AChE | [ | 
| 柚皮素 | 高度亲和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受体 | [ | |
| 橙皮苷 | 抑制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的神经毒性,改善TLR4介导的IBA1/GFAP表达 | [ | |
| 保护肝脏 | 薄荷醇、异薄荷酮 | 显著降低ALT、AST、ALP、LDH、γG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显著逆转TBARS水平升高,阻止ROS和过氧化产物的形成,减少组织损伤 | [ | 
| 薄荷醇 | 降低肝脏血清肝转氨酶水平,阻止肝中枢静脉扩张和充血,减少肝细胞的坏死和脂肪氧化,下调TNF-α并降低氧化应激,上调PCNA的肝脏表达,增强肝细胞再生 | [ | |
| 丹酚酸、奎宁酸 | 减少肝脏和红细胞组织的氧化损伤,增加SOD、CAT、GPX水平 | [ | |
| 降低血糖 | 薄荷多糖 | 游离羧基和羟基与消化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并导致酶失活 | [ | 
| 迷迭香酸、咖啡酸 | 抑制α-葡萄糖苷酶 | [ | |
| 保护胃肠道 | 柠檬烯、香芹酮 | 增加胃粘膜中NO和NPSH的产生和/或释放实现抗溃疡作用 | [ | 
| 薄荷醇 | 抑制胃液分泌,调节PGE2和NPSH的产生治疗胃炎和消化不良 | [ | |
| 阻断肌浆L型Ca2+通道的Ca2+流入,抑制收缩力,诱导人结肠环状平滑肌松弛 | [ | ||
| 薄荷呋喃 | 减少水和电解质分泌或改变胃肠道的蠕动减少腹泻,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KCl或卡巴酚预先收缩的回肠松弛 | [ | |
| 保护肾脏 | 白藜芦醇 | 下调促纤维化蛋白 | [ | 
| 木犀草素 |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改善肾小管扩张和上皮萎缩,抑制KIM-1和线粒体凋亡途径 | [ | 
| 营养和药理功能 | 有效成分 | 作用方式 | 来源 | 
|---|---|---|---|
| 保护神经系统 | 蒙花苷 | 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AChE | [ | 
| 柚皮素 | 高度亲和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受体 | [ | |
| 橙皮苷 | 抑制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的神经毒性,改善TLR4介导的IBA1/GFAP表达 | [ | |
| 保护肝脏 | 薄荷醇、异薄荷酮 | 显著降低ALT、AST、ALP、LDH、γG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显著逆转TBARS水平升高,阻止ROS和过氧化产物的形成,减少组织损伤 | [ | 
| 薄荷醇 | 降低肝脏血清肝转氨酶水平,阻止肝中枢静脉扩张和充血,减少肝细胞的坏死和脂肪氧化,下调TNF-α并降低氧化应激,上调PCNA的肝脏表达,增强肝细胞再生 | [ | |
| 丹酚酸、奎宁酸 | 减少肝脏和红细胞组织的氧化损伤,增加SOD、CAT、GPX水平 | [ | |
| 降低血糖 | 薄荷多糖 | 游离羧基和羟基与消化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并导致酶失活 | [ | 
| 迷迭香酸、咖啡酸 | 抑制α-葡萄糖苷酶 | [ | |
| 保护胃肠道 | 柠檬烯、香芹酮 | 增加胃粘膜中NO和NPSH的产生和/或释放实现抗溃疡作用 | [ | 
| 薄荷醇 | 抑制胃液分泌,调节PGE2和NPSH的产生治疗胃炎和消化不良 | [ | |
| 阻断肌浆L型Ca2+通道的Ca2+流入,抑制收缩力,诱导人结肠环状平滑肌松弛 | [ | ||
| 薄荷呋喃 | 减少水和电解质分泌或改变胃肠道的蠕动减少腹泻,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KCl或卡巴酚预先收缩的回肠松弛 | [ | |
| 保护肾脏 | 白藜芦醇 | 下调促纤维化蛋白 | [ | 
| 木犀草素 |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改善肾小管扩张和上皮萎缩,抑制KIM-1和线粒体凋亡途径 | [ | 
| [1] | 郭明遗, 邓艳, 杜前红, 等. 青李薄荷酒发酵工艺优化及风味成分分析[J]. 食品与机械, 2023, 39(6):201-209. | 
| [2] | 赵俊, 李亚红, 付思明, 等. 云南调味蔬菜发展现状[J]. 中国蔬菜, 2013, 17:12-13. | 
| [3] | 苏敬. 唐·新修本草[M].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 
| [4] |  | 
| [5] |  | 
| [6] | 杨倩, 詹志来, 欧阳臻, 等. 薄荷的本草考证[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 37(4):60-64. | 
| [7] | 姜慧, 廖天月, 万晶琼, 等. 经典名方中薄荷的本草考证[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 28(10):150-158. | 
| [8] | 周露, 谢文申. 薄荷属植物选种育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9(1):124-128. | 
| [9] |  | 
| [10] | 王菲菲, 刘杰, 何风艳, 等. 薄荷属3种植物及变种的性状鉴别、化学成分分析及DNA条形码研究比较[J]. 药学学报, 2019, 54(11):2083-2088. | 
| [11] | 韦金河, 张晓青. 唇形科野菜的利用价值及种植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11):210-213. | 
| [12] |  | 
| [13] |  | 
| [14] | 马延康, 叶卫, 张瑞博, 等. 芳香地被植物普列薄荷驱虫在樱桃园应用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2010(6):10-12. | 
| [15] |  | 
| [16] | 张莹, 娄方明, 杨建文, 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黔产圆叶薄荷挥发油[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4(6):44-50. | 
| [17] |  | 
| [18] | 王兆丰, 丁自勉, 何江, 等. 薄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产品研发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20, 22(6):979-984. | 
| [19] |  | 
| [20] |  | 
| [21] |  | 
| [22] | 李晓侠, 翟姣, 张效宝, 等. 8种薄荷属植物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精油含量及成分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18, 48(3):32-34. | 
| [23] |  | 
| [24] |  | 
| [25] |  | 
| [26] | 陶笑寒. 薄荷浸渍与共发酵对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24:8-12. | 
| [27] |  | 
| [28] |  | 
| [29] | 吕爽, 田呈瑞, 石慧. 不同干燥方法对薄荷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性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 38(5):112-116. | 
| [30] |  | 
| [31] |  | 
| [32] |  | 
| [33] | 孙慧娟, 王瑞, 宋芊芊, 等. 基于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药食两用薄荷中氨基酸和核苷类成分[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8):261-266.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3495 | 
| [34] |  | 
| [35] |  | 
| [36] |  | 
| [37] |  | 
| [38] |  | 
| [39] |  | 
| [40] |  | 
| [41] |  | 
| [42] |  | 
| [43] |  | 
| [44] |  | 
| [45] |  | 
| [46] |  | 
| [47] |  | 
| [48] |  | 
| [49] | 李佩佩, 杨子君, 陈荫, 等. 薄荷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抗病毒活性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14, 39(12):196-201. | 
| [50] |  | 
| [51] |  | 
| [52] |  | 
| [53] |  | 
| [54] |  | 
| [55] |  | 
| [56] |  | 
| [57] |  | 
| [58] |  | 
| [59] |  | 
| [60] |  | 
| [61] |  | 
| [62] |  | 
| [63] | doi: 10.1016/j.ejphar.2014.07.018 pmid: 25046841 | 
| [64] |  | 
| [65] |  | 
| [66] |  | 
| [67] |  | 
| [68] | 朱邵晴, 朱振华, 郭盛, 等. 不同干燥方法对薄荷药材中多元功效成分的影响与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24):4860-4867. | 
| [69] | 陈晓思, 梁洁, 林婧, 等. 薄荷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标志物预测研究概况[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 39(3):213-217. | 
| [70] |  | 
| [71] |  | 
| [72] |  | 
| [73] |  | 
| [74] |  | 
| [75] |  | 
| [76] |  | 
| [77] |  | 
| [78] |  | 
| [79] | 胡少伟, 钟昆芮, 杨佳颖, 等. 薄荷茎、叶中黄酮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含量差异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 43(3):544-550. | 
| [80] | 吴恒, 吴雨松, 朱玲超, 等. Needle trap-GC-MS法分析云南不同产地薄荷的挥发性成分[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7(2):265-271. | 
| [81] |  | 
| [82] | 林文庭. 速溶性高浓薄荷风味膜状食品的研制[J]. 食品科技, 2003, 3:33-34. | 
| [83] | 王珂.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包埋薄荷香精的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24:94-107. | 
| [84] | 何逸菲, 李文惠. 薄荷汁液对腌制白菜中亚硝酸盐的影响[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6):585-588. | 
| [85] | 舒依琳. 脱醇和薄荷处理对柿子发酵原酒品质及香气的影响[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24:11-15. | 
| [86] | 陈鸿彬, 梁鹏, 汪晴, 等. 响应面法优化海鲈鱼鱼肉脱腥工艺[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13(13):4203-4211. | 
| [87] |  | 
| [88] |  | 
| [89] | 刘明学, 申秀娟, 李琼芳, 等. 薄荷浸提液的抑菌效果及猪肉保鲜研究[J]. 食品科技, 2009, 34(6):108-112. | 
| [90] |  | 
| [91] |  | 
| [92] | 苗清霞, 赵军武, 刘清霞. 山楂薄荷营养面包的制作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 36(16):84-88. | 
| [93] | 吴晶, 陈婉莹, 刘丹婷. 薄荷曲奇饼干的研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3, 34:126-129. | 
| [94] |  | 
| [1] | 田玉洁, 王志, 李文姗, 陈能飞, 于春欣, 杨柳. 薄荷中薄荷醇的检测、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1): 49-54. | 
| [2] | 李勇, 赖旭辉, 李春梅, 姚琼, 刘凯. 匙羹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41(1): 89-95. | 
| [3] | 巴依牙·托列吾汗, 王乐, 王玉菲, 郭彦, 林辰壹. 葱属植物长喙韭生活史及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4): 63-69. | 
| [4] | 王志龙, 王志伟, 乔祥梅, 程耿, 程加省, 于亚雄. 密度和氮肥对青稞‘云大麦12号’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6): 1-6. | 
| [5] | 尤梦瑶, 万璐, 闫佳佳, 张赫, 郑春英. 甘草内生菌研究概况[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6): 20-26. | 
| [6] | 罗优, 肖洋, 周庭宇, 王越, 谢宸, 李冬莹, 陈雪丽. 盐碱土壤放线菌的资源分布、新物种资源及分离方法研究概况[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5): 79-84. | 
| [7] | 贺泽霖, 陈晶, 倪洪涛, 张树权, 胡莹莹, 李岑. 药用植物水飞蓟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18): 128-132. | 
| [8] | 巫文鑫, 李斌, 刘小勇, 刘佳莉, 李永华. 寄生茶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37(34): 141-146. | 
| [9] | 刘雪辉,谢红旗,张 思,丁逸凡,李 坚,张志旭,刘东波.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澳洲薄荷中香叶木苷[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7): 109-113. | 
| [10] | 陈 瑶,王增利,刘雪涛,顾海科,尚宏忠. 巢蜜概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0): 57-64. | 
| [11] | 唐宗英,乔 璐,阮桢媛,白 冰. 资源树种川黄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 82-86. | 
| [12] | 谢 伟,王 根,温华洋,邱康俊. 安徽省GPS/MET水汽反演资料质量控制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17): 129-136. | 
| [13] | 魏立琴,王东升,苗小楼,张世栋,董书伟,邝晓娇,杨志强,余四九,严作廷. 丹翘灌注液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 75-79. | 
| [14] | 车明诚 刘畅. 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8): 75-81. | 
| [15] | 赵立子 魏建和. 中药荆芥最新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4): 39-43. | 
| 阅读次数 | ||||||
| 全文 |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