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尚好, 李育, 高铭君, 等. 千年尺度下石羊河流域环境变化研究回顾[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4):397-405.
|
[2] |
韩涛, 王大为. 2000—2014年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3):66-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10105
|
[3] |
马全林, 孙坤, 王继和.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原因与治理对策[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 4(5):64-68.
|
[4] |
沈大军, 崔丽娟, 姜素梅.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制度原因及对策[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2):293-299.
|
[5] |
张文化, 魏晓妹, 李彦刚.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1):183-187.
|
[6] |
柴会霞, 安志山, 潘加朋. 石羊河流域水文与水资源特征及其对沙漠化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12):1898-1906.
doi: 10.13866/j.azr.2023.12.03
|
[7] |
张学斌, 石培基, 罗君, 等. 基于景观格局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风险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3):410-419.
doi: 10.11849/zrzyxb.2014.03.005
|
[8] |
郭方君, 马全林, 张锦春, 等. 石羊河流域荒漠区植被类型、分布和数量特征[J]. 干旱区地理, 2023, 46(11):1848-1857.
doi: 10.12118/j.issn.1000-6060.2023.055
|
[9] |
李丽丽, 王大为, 韩涛. 2000—2015年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中国沙漠, 2018, 38(5):1108-1118.
doi: 10.7522/j.issn.1000-694X.2017.00061
|
[10] |
韩涛, 王大为. 2000—2014年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13):66-74.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10105
|
[11] |
赵明瑞, 彭祥荣, 徐天军, 等.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绿洲生态变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0):106-11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8050071
|
[12] |
乔蕻强. 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安全构建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13] |
王庆锁, 董学军, 陈旭东, 等. 油蒿群落不同演替阶段某些群落特征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6):531-538.
|
[14] |
王立群, 陈世璜, 郝利忠. 黑沙蒿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群落地理分布规律相关性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16(4):95-98.
|
[15] |
王承斌. 内蒙古的木本饲用植物资源[J]. 中国草地, 1985(1):1-5.
|
[16] |
韩文娟, 王铁娟, 玉昉永. 5种蒿属沙生半灌木种子萌发耐旱性研究[J]. 种子, 2015, 34(2):42-45.
|
[17] |
刘芳. 油蒿容器育苗试验[J]. 防护林科技, 2008(1):9-10.
|
[18] |
黄振英, GUTTERMAN Y. 油蒿与中国和以色列沙漠中的两种蒿属植物种子萌发策略的比较(英文)[J]. 植物学报, 2000(1):71-80.
|
[19] |
蒋燕, 靳川, 姜晓燕, 等. 油蒿叶片资源利用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22, 42(15):6196-6208.
|
[20] |
雒宇. 油蒿叶绿素荧光参数季节动态及其对生物非生物因子的响应[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21.
|
[21] |
马媛, 刘芳, 郝玉光, 等.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植被群落生长特性[J]. 温带林业研究, 2021, 4(2):19-24.
|
[22] |
武志嘉, 刘建康, 余殿, 等. 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坡位下油蒿群落多样性及种群点格局分析[J]. 温带林业研究, 2023, 6(3):20-26.
|
[23] |
张晓东.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分析[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7.
|
[24] |
孙佳. 47年来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8.
|
[25] |
章文佳, 王乃江, 黄耀, 等. 正宁县油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林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 30(4):21-29.
|
[26] |
LOREAU M, NAEEM S, INCHAUSTI P, et al.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challenges[J]. Science, 2001, 294:804-808.
doi: 10.1126/science.1064088
pmid: 11679658
|
[27] |
崔强, 高甲荣, 赵哲光, 等. 宁夏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结构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24):11801-11804.
|
[28] |
王妍, 吴波, 李小英, 等.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2):167-172.
|
[29] |
李满乐. 毛乌素沙地不同沙丘固定阶段油蒿群落结构及叶功能性状分析[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