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金保, 杨学明, 张鹏, 范祥云, 余桂红, 何漪, 王化敦. 弱筋小麦新品种‘宁麦36’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20-24. |
[2] |
李倩, 张养利, 闫苗苗, 郝双奎, 聂耸, 孙杰, 曹三潮, 王娜. 播期播量氮肥三因子对‘渭麦9号’群体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25-29. |
[3] |
丁豪, 高海涛, 毕香君, 李升东.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9): 9-19. |
[4] |
马爱平, 靖华, 亢秀丽, 赵玉坤, 崔欢虎, 黄学芳, 席吉龙. 低山丘陵区土壤肥力梯度及其指标对小麦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7): 101-107. |
[5] |
邵文奇, 董青君, 董玉兵, 钟平, 纪力, 陈川, 章安康. 药剂拌种对沿淮地区迟播小麦壮苗效应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6): 22-28. |
[6] |
段国辉, 田文仲, 高海涛, 杨洪强, 张少澜, 董中东, 温红霞, 吕树作, 顾晶晶. 不同灌水对黄淮冬小麦茎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5): 1-8. |
[7] |
巨亚雯, 徐蓬, 陈亚丽, 付佑胜, 曹凯歌. 盐胁迫下内生真菌发酵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 26-32. |
[8] |
李可, 顾大路, 杜小凤, 蒋伟勤, 车阳, 宋佳敏, 文章荣, 杨文飞, 徐永刚, 杨威. 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不同使用方式及用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3): 33-40. |
[9] |
韩明明, 牟群, 李文倩, 陈军, 吕连杰, 张海军, 安霞, 李晓宇, 常振凯.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磷钾养分管理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1-6. |
[10] |
武术兰, 任频频, 侯术海, 王树森, 宋佰联, 黄峰. 鲁西平原冬小麦水分生产力时空格局及其变化分解[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3): 7-15. |
[11] |
薛远赛, 彭科研, 陈希彦, 李秋芹, 张艳, 邹士国, 朱静行, 韩伟. 沟播对中轻度盐碱地小麦土壤养分、叶片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2): 1-7. |
[12] |
陈英丽, 毕建杰. 灌溉和干旱及氮素水平对孕穗期冬小麦冠层光分布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1): 12-19. |
[13] |
郭守生, 张铖玉, 马昕芮, 赵梦凡, 雷春凯.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省春小麦水分盈亏率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0): 122-129. |
[14] |
陈宏州, 王兵兵, 王陈斌, 张新建, 杨红福, 徐超, 张建华, 朱凤. 丙硫菌唑与丙环唑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2): 114-120. |
[15] |
王军, 胡英华, 王祥会, 张莉.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其他药剂混配对小麦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40(18): 135-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