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学通报》,

专题

  • 图片丢失啦 农业生态

    本专题以《通报》《学报》报道的有关农业生态学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论文为主题。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的土壤、施肥与植物营养、水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作物水分生理生态、农业高效栽培技术与机理、作物抗性生理生态、抗性育种、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优化配置及其效益分析、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典型模式与典型经验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及综述。欢迎订阅、下载(读者可按Email Alert订阅。本刊网刊已经开通免费Alert服务,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最新内容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买里娅·阿布力孜,买托合提·阿那依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 (32): 99-10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70019  
    摘要 + 8767 )      PDF ( 1542KB )( 720 )   
    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类型及它们未来的耦合协调度变化,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构建了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根据乌鲁木齐市2001—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三者在研究期内整体的耦合协调度演变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利用GM(1, 1)预测模型,对研究区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乌鲁木齐市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值介于0.279~0.502之间,从2001年的0.279增加到2013年的0.477,但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0.025,从勉强协调变成了濒临失调;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年,乌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好转,耦合协调度分别是0.476、0.495、0.516,逐渐从濒临失调转换成勉强协调。
    基因型和生态因素对烟草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程昌新,卢秀萍,许自成,黄平俊,张 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1): 137-13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11137  
    摘要 + 8011 )     
    香气物质是反映烟叶质量的重要品质因素。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和香型风格是由多种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比例及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烟叶香气表现型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遗传因素影响香气物质的性质和种类,环境因素则主要影响香气物质的含量和组成比例。当前,烟叶香气不足是影响中国烟叶质量提高的制约性因素。在此,综述了基因型和生态环境因素对烟草香味成分影响的研究概况。
    土壤酶在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边雪廉,赵文磊,岳中辉,王慧一,焦 浩,隋海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 (4): 171-178.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90077  
    摘要 + 4082 )      PDF ( 681KB )( 1004 )   
    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壤酶研究进展,总结土壤酶在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关参考。土壤酶是存在于土壤中、能催化土壤生化反应的一类蛋白质,主要催化含有有机元素的非专性有机物质、专性有机物质及某些矿质化合物的转化,以形成多种养分物质及一些有益元素,利于植被的生长,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土壤酶已被众多学者用来作为土壤碳、氮循环的重要指标,并利用酶活性的变化来反映土壤中的养分循环过程。
    高效生态农业概述
    黄国勤 赵其国 龚绍林 石庆华
    农学学报    2011, 1 (7): 23-33.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439  
    摘要 + 2936 )      PDF ( 1084KB )( 2507 )   

    笔者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内涵、特征、原理、模式、技术等6个方面,对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高效生态农业是1991年在国内首先提出;(2)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强调“高效”、“生态”、“结合”;(3)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生物多、环境佳、结构良、功能强、质量优、效益高、低排放、可持续的特征;(4)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的原理在于充分用地、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共生互补、生态减灾、循环利用;(5)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有立体利用型、生物共生型、多业结合型、产业延伸型、科技带动型、环境整治型、资源再生型、休闲观光型;(6)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有资源节约技术、水肥调控技术、生物养地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结构调整技术、能源开发技术、流域治理技术、现代高新技术。

    小井沟生态园区药用花卉植物资源调查
    刘佃林
    农学学报    2011, 1 (2): 30-33.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168  
    摘要 + 2796 )      PDF ( 917KB )( 2260 )   

    对呼和浩特市小井沟生态园区的药用花卉植物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野生花卉植物中具药用价值的有53科、143属、253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共19属36种,占总种数的14.22%,其次是豆科12属,28种,占总种数的11.06%;其中清热药中所含的科数最多,共19科71种,占总数的28.06%;蒙医专用植物5科6种,占2.37%;并提出了保护及利用的途径。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王林,李冰,朱健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 (5): 10-1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5090065  
    摘要 + 2322 )      PDF ( 575KB )( 921 )   
    为了能够从微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解释湿地净化水体的原理。本文分析了下一代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过程和原理,总结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中的应用。同时本文得出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指出了高通量测序结果中处理庞大数据等问题。但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对人工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中国水资源危机成因的经济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陆杰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5): 400-40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5400  
    摘要 + 2305 )     
    从分析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进而运用经济学外部性和“共有资源”理论对危机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最终提出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建立水权和水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天津市设施农业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
    高尚宾 赵润
    农学学报    2011, 1 (6): 29-35.   DOI: 10.11924/j.issn.2095-4050.2011-xb0461  
    摘要 + 2298 )      PDF ( 1013KB )( 1918 )   

    笔者概述了天津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状况及农业生态补偿配套政策措施。针对集约化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借鉴欧盟环境友好型先进技术措施及政策管理成功经验,在中欧、中德国际合作项目示范进展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天津市设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结合沿海都市设施农业特点,制定天津市农业生态补偿规划,设立设施农业生态补偿专项资(基)金;完善设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沿海都市设施农业生态补偿监督评估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为天津市地方政府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何康来,王振营,文丽萍,白树雄,周大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0 (6): 240-24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406240  
    摘要 + 2208 )      PDF ( 1172034KB )( 731 )   
    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诺华公司含Bt11转化系的杂交种NX4777,能全株表达Cry1Ab杀虫蛋白,以其非转基因受体玉米品种NX4906为对照。在玉米生长至心叶中期(50~60cm高)、抽雄前期和抽丝散粉期分别进行人工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初孵幼虫40~60头。以食叶级别、存活幼虫数、蛀孔数、隧道长度和雌穗被害级别等,分别作为评价玉米心叶期和穗期的抗性标准。结果表明,Bt玉米食叶级别仅为1级,显著低于对照的7级。Bt玉米平均每株存活幼虫0.04~0.20头、蛀孔0.11~0.15个、隧道长度0.13~0.41cm,雌穗被害级别为0,植株折茎率为0,而对照玉米平均每株存活幼虫6.19~12.41头、蛀孔4.48~7.05个、隧道长度12.41~24.09cm,雌穗被害级别为5.9,植株折茎率高达73.6%~95.5%。室内生测结果亦表明,取食Bt玉米心叶、雄穗的初孵幼虫3d全部死亡,取食花丝7d死亡率达到99%,相比之下取食常规玉米的存活率在88.7%以上。表明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对亚洲玉米螟具有很高的抗虫性,能够保护玉米全生育期免受玉米螟的危害。
    国审玉米新品种‘MC278’的选育、不同生态区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王晓光, 瞿文洁, 刘春阁, 吴鹏, 王荣焕, 冯培煜, 陕红, 史桂清, 冷燕, 成广雷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 (15): 17-2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2021-0752  
    摘要 + 2108 )   HTML 8 )    PDF ( 1068KB )( 66 )   

    针对不同生态区水热资源紧缺,风灾倒伏频发、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以‘京X005’为母本、‘京27’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成玉米新品种‘MC278’。该品种在吉林、河北等地接种表明,对小斑病、弯孢病、矮花叶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的抗性较强,易感染大斑病,中抗吉林地区玉米螟。在北京、内蒙等地不同年度的区试中,‘MC278’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CK),产量最高达16166 kg/hm2,平均产量增幅达8.3%;‘MC278’的粗蛋白质、粗淀粉、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郑单958’。2019年河北、山西、内蒙等地生产中,产量均高于12804 kg/hm2,产量最高达14283 kg/hm2;‘MC278’配套适宜播期、密度、水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及收获技术。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90030),种植区域包括安徽、山西、山东等15个省级区域。

    岷江源区生态群落空间分布及植被恢复
    王维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4): 42-47.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10-2131  
    摘要 + 1993 )      PDF ( 790158KB )( 1043 )   

    为保护岷江地区生物多样性,恢复退化的植被本底资源尤为关键。笔者按岷江源区河谷植被退化梯度及流域-海拔梯度,设置“U”或“M”型临时观测样带,并采用样方法对乔木、灌木及草本进行详细调查。结果表明:(1)沿岷江源区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或“M”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计73个样方316个物种,创建样地-物种数据库,运用DCA和DCCA排序及多元回归方法,得出DCA排序在AX1轴上,海拔由上到下逐渐增高,植被沿海拔分布的梯度格局得到很好地体现,在山体中部,植被结构出现多层,乔木种多为岷江冷杉和云杉及少量白桦。(2)用DCA分析法对岷江源区73个样方内316种植物进行排序分析,计算各群系DCA排序轴的平均值,结合前文DCA排序结果,即DCA排序轴反映的生态梯度关系及植物生理特征和生态适应性特点,得到岷江源区植被群系的演替关系为:云杉、冷杉针叶林—鲜卑花和绣线菊灌丛—锦鸡儿和小檗灌丛—白茅草甸。(3)在满足垂直分布规律的条件下,为植被不同生长型选择恢复的目标群落及物种,结果如下:①亚高山针叶林带:岷江冷杉+(峨眉蔷薇+金背杜鹃+冰川茶镳子)+(细弱草莓+东方草莓+丝叶苔草),云杉+(峨眉蔷薇+窄叶鲜卑花+沙柳)+(细弱草莓+丝叶苔草+陕甘蓼+东方草莓);②高山灌丛带:高山柳+披针苔草,窄叶鲜卑花+洽草,高山绣线菊+丝叶苔草,甘青锦鸡儿+密生苔草;③高山草甸群落:白茅草甸,丝叶苔草草甸。在植被恢复期,应该大力发展乔灌草的多层次、多物种、多结构的混交群落结构,提高植被抵御外界破坏的综合能力,同时施以各种工程措施,使得岷江源区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恢复。

    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业的SWOT分析
    任 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9): 400-40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9400  
    摘要 + 1990 )     
    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包括区位优势、动植物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开发潜力等优势,生态旅游的兴起、生态工程的实施,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和服务滞后等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主要有开发与保护并重、适当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加强宣传营销工作、积极进行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及完善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甘肃民勤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
    蒲卫晖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 (5): 0-null.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85550  
    摘要 + 1986 )      PDF ( 683070KB )( 1192 )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状况的科学考察,特别是民勤绿洲荒漠化历史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恶化成因的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了民勤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水资源、生态植被、风沙危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生态移民、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烤烟大麦花生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
    许大方,李 彰,王行, 王丛龙,马京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2): 81-81.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50281  
    摘要 + 1978 )      PDF ( 992148KB )( 681 )   
    介绍了以烤烟为主,烤烟、大麦和花生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栽培注意事项;并对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下烟农净收入可达29250元/hm2以上,比单作烟叶增收11250元/hm2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澳大利亚小麦品种Sunco抗条锈病性状的遗传分析
    yczou@hotmail.com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5): 355-35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605355  
    摘要 + 1972 )      PDF ( 103543KB )( 420 )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成都 610066;2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Toowoomba, Q 4350 Australia)
    咸水资源农业灌溉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艳娜,侯振安,龚 江,肖 丽,马 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 (2): 393-393.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702393  
    摘要 + 1954 )      PDF ( 147824KB )( 678 )   
    灌溉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的解决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从咸水灌溉对作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咸水灌溉技术以及咸水灌溉条件下的改良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的研究进展,为合理的利用咸水资源进行灌溉提供指导。从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现状来看,膜下滴灌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效的利用咸水和微咸水资源以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利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咸水灌溉,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如何从流域或区域尺度上评价咸水灌溉的影响,并从更大尺度维持盐分平衡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滇东南水牛的生态特征及其生产性能
    李红伟,亐开兴,王艳芬,金显栋,和占星,杨国荣,袁希平,黄必志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6): 29-3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8-1411  
    摘要 + 1933 )      PDF ( 445206KB )( 834 )   
    通过对滇东南水牛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役用等生产性能作调查,滇东南水牛体型中等偏小,为典型的役用型水牛品种,成年公母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分别为476.64±101.18 kg和392.16±64.25 kg、131.00±7.39 cm和123.33±4.50 cm、125.85±6.08 cm和120.22±2.91 cm,较德宏水牛、槟榔江水牛小;滇东南水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槟榔江水牛较为接近,比德宏水牛低约10个百分点。并就滇东南水牛的发展策略提出一些见解。
    茉莉酸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性的影响
    李红利,,孙振元,赵梁军,韩 蕾,巨关升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6): 167-17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2009-0859  
    摘要 + 1931 )      PDF ( 634809KB )( 1178 )   
    茉莉酸类物质(JAs)是一类新确认的植物内源生长物质。本文从它的合成途径,对植物生长发育、抗旱、抗盐及抗病虫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介绍了JAs与气孔运动、植物代谢及其它激素ABA,SA,乙烯之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居 煇,熊 伟,许吟隆,林而达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 (4): 345-345.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704345  
    摘要 + 1889 )      PDF ( 145088KB )( 561 )   
    【研究目的】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以期在区域发展中能利用气候变化的有利方面,降低其不利的影响;【方法】根据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文章综述了东北地区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影响及未来可能受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过去100年东北地区的温度升高明显且降水普遍减少,干旱化趋势严峻。温度的升高改善了东北的热量资源,部分农业生产从中受益。但由于气候变化,目前特殊的生态系统如湿地,冻土退化或消失。未来的气候变化,会改变农业生产布局,降低主要作物的产量,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改变,农牧带沙漠化的风险增加;【结论】东北地区必须客观认识气候变化的利弊影响,采取相应的适应和应对措施,促进区域发展。
    胶园间作桑树主要生态因子特征分析
    梁玉斯,蒋菊生,曹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 (4): 392-392.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0704392  
    摘要 + 1889 )      PDF ( 567298KB )( 595 )   
    在海南幼龄胶园(3a)和中龄胶园(5a)中间作海南特有桑种—唐鬼桑,研究了该模式下橡胶园的主要生态因子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唐鬼桑能促进中幼龄胶园的胶树生长;(2)可降低胶园的空气温度,提高系统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胶园土壤含水量;(3)能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可见,“橡胶—桑树”的合理间作能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改善胶园生态系统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