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先容,杨利平,张薇.重庆地区野生百合资源调查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3):357-362.
[2] 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90-291.
[3] 卢其能.龙芽百合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2,14(4):43-46.
[4] 孙龙生,金丽丽.新铁炮百合的组培快繁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 2011(6):9-12.
[5] 黄敏玲,陈诗林.百合顶芽离体诱导小鳞茎及开花球培育[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6):636-641.
[6] 陆春霞,岑秀芬,黄燕芬,等.不同激素配比对百合叶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5,24(4):331-334.
[7] 关文灵,李叶芳,杨德,等.云南大百合花器官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9,38(2):12-16.
[8] 赖钟雄,郑香洪,张春镇,等.麝香百合花梗离体培养再生植株[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186-189.
[9] 程广有.名优花卉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95-97.
[10] 张晨,张美恒,樊金萍.东方百合元帅“Acapulco”的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J].作物杂志,2011(3):60-62.
[11] 赵祥云,程谦,邢尤美,等.百合珠芽组培及脱毒研究[J].园艺学报, 1993,20(3):284-288.
[12] 蒋细旺,司怀军.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综述[J].湖北农业科学,2004 (1):78-81.
[13] 阮瑶瑶,丁健.药用、食用、观赏用百合组培快繁研究进展[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7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