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大河,罗勇,陈振林,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新进展:IPCC 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2):63-73.
[2] 刁军,董晓明,姜晓燕.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大田作物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266-270.
[3] 徐宗学,孟翠玲,赵芳芳.山东省近 40a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气象科学,2007,27(4):387-393.
[4] 王伟宏,孙秀邦,王周青.1960—2005年皖东南降水变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7):279-284.
[5] 刘平,吴建河,时风云,等.濮阳 53年来汛期降水特征多时间尺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291-295.
[6] 龚宇,邢开成,王,璞.沧州地区近40年来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J]. 2008,29(2):143-145.
[7] 王勇,李清泉,沈新勇.近50a江淮地区6—7月降水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11,31(1):73-78.
[8] 张国林,梁群,隋景跃.朝阳地区近56a降水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79-15380,15393.
[9] 左洪超,吕世华,胡隐樵.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2004,24(2):238-244.
[10] 曾丽红,宋开山,张柏.1960—2008年吉林省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3):344-352.
[11] 唐红玉,杨小丹,王希娟,等.三江源地区近50年降水变化分析[J].高原气象,2007,26(1):47-53.
[12] 安昕,张国林.辽宁西部半干旱区近50年降水趋势及周期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214-220.
[13] 杨永岐.农业气象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2:25-87.
[14]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5:13-204.
[15] 王国庆,贾西安,陈江南,等.人类活动对水文时间序列的显著干扰点分析——以黄河中游无定河流域为例[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1,12(3):13-16.
[16] 任国玉,吴虹,陈正洪.中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3):322-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