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市气象局奥运期间突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组.北京市奥运期间突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报告[R].北京:北京市气象局,2007: 15-70.
[2] 陈婧,刘婧,王志强,等.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6):17-22.
[3] 杨成芳,王业宏,李静,等.十一运各赛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J].气象科技,2010,38(12):88-92.
[4] 董鹏捷,吴正华.北京 2008年奥运会期间冰雹灾害风险模型研究[J].暴雨灾害,2008,27(2):104-108.
[5] 朱桂林,李永果,李燕.十一运会期间雷电灾害风险评估[J].气象科技,2010:93-96.
[6] 郭虎,熊亚军,扈海波.北京市奥运期间气象灾害风险承受与控制能力分析[J].气象,2008,34(2):77-82.
[7] 杨艳娟,周慧.奥运期间天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背景分析[J].气象科技,2007,35(6):890-893.
[8] 丁燕,史培军.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 2002,11(1):34-43.
[9] 程丛兰,李青春,扈海波,等.北京地区奥运期间大风灾害的定量评估[J].气象科技,2008,36(6):806-810.
[11] 姚正毅,王涛,陈广庭,等.近 40a甘肃河西地区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J].中国沙漠,2006,26(1):65-70.
[12] 陈洪武,辛渝,陈鹏翔,等.新疆多风区极值风速与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4):479-490.
[10] 李兰,周月华,陈波.湖北省大风灾害及其风险度[J].气象科技, 2009,37(2):205-208.
[13] 林苗青,杜勤博,翁武坤.近 40年南澳县大风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4):48-52.
|